-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学教案培训资料医学中小学上课资料
河底不是平面 模型试验预测:淤积将会出现在较陡岸坡上 防洪水位145m (预测认为:泥沙淤积应沿河谷形状均匀分布)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一、 Predicted deposition pattern Lu Y.J. Wang ZY,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Water Flows and Sediment Deposition in Dam Area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SCE J. Hydr. Engrg. 135(9), pp. 755-769 (September 2009)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数值模拟也做出了与模型试验预测相同的结果 一、 Cross-section 34# (5.6km from the dam) 河底淤成平面 较陡的岸坡无淤积 防洪水位145m (没有像预测的那样沿河谷形状均匀淤积)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但是实测结果不同于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预测 一、 库尾三角洲型淤积,一般出现在非狭长型水库或粗砂河流中 蓄水初期实测的沿程淤积分布没有明显库尾三角洲,而是离坝越近淤积强度越大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二、 揭示机理,深化认识,才能使理论预测符合实际 1). 需要解释原因,说明原型淤积形态产生的动力学机理。以前的预测不正确,可能是遗漏了实际中某种关键机理。 2). 以往由于软件和硬件条件限制,对原本完整的动力学方程组作了过多的简化假设,进行概化情况的模拟,这必然导致模拟结果不能反应复杂的真实情况。目前的建模技术和硬件条件下,已能够采用完善的全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还原复杂条件下的天然情况。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研究方法 * 实际上,三峡坝前的淤积形态是分两步形成的: 含沙水流中携带的泥沙的输运沉降过程 – 采用精确的三维水流紊动、物质输移控制方程描述(此种方法已用于以往的研究); 细颗粒淤积物在固结之前、向河底深槽的聚集过程 (以往研究中没有考虑极细颗粒的存在、没有研究极细颗粒淤积的特殊性质)。 Final deposition pattern 2 Muddy deposits move down slope 1 Settling process in the dam area w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从理论上解释实际现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复演实际过程、让理论结果与实际相符。 全三维水流模型 水流基本方程组 k-?紊流模型 Cm=0.09,C1 =1.44,C2 =1.92,sk=1.0, sz=1.3。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全三维泥沙模型 悬沙输移方程 s为含沙量,下标k指泥沙粒径组; w为泥沙沉速; es为泥沙扩散系数。 河床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底层交界面上沉降通量 以及该层面上泥沙的上扬通量 :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初始及边界条件 给定进口断面及悬移质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其中含沙量沿垂线分布依据张瑞瑾、丁君松方法确定; 出口边界含沙量沿流向的梯度均为零。 水面处无泥沙交换,则该处含沙量边界条件为: 床面附近含沙量:已知床面以上某一节点的含沙量sp,可推求床面附近的含沙量sb如下: 床面附近挟沙能力 :采用断面平均挟沙力(张瑞瑾公式)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来反求底部挟沙力: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三峡近坝区水沙运动三维数值模拟 坝前河段表面流场 (流量17700 m3/s,坝前水位135m - 模拟蓄水初期的条件) 坝前有多处支流、山脊,产生大量滞流、平面环流区。以往的简化模型无法考虑这种复杂边界条件下悬沙输运的精确过程。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坝前河段典型表面流场 (流量35600 m3/s,坝前水位135m) (计算出合乎实际的三维流场和紊动场,才能计算出合乎实际的悬沙输运、沉积过程。)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面向下游 三峡坝前水位135m时,遥感假彩色影像(土壤、植被红色,水体蓝色,泥沙白色) 右岸 运动到河道展宽段时, 表层水流泥沙浓度降低 三峡大坝 水流方向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3-D数值模拟准确地计算出了运动到河道展宽段时, 表层水流泥沙浓度降低的现象 坝区河段断面泥沙浓度分布计算 (流量32100 m3/s,坝前水位135m) 三峡大坝 水流方向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运动到坝前时,泥沙主要聚集在左岸 面向下游 三峡大坝 2010年7月26日卫星影像 右岸 左岸 1. 河流的科学问题 面向下游 3-D数值模拟也准确地计算出了运动到坝前时,泥沙主要聚集在左岸的现象 右岸 左岸 坝区河段断面泥沙浓度分布计算 (流量32100 m3/s,坝前水位135m) 自然沉降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