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

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定义] [冠 心 病 流 行 病 学] 1、年龄:40岁以后 2、性别:男女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多 4、发病率 [冠心病的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的疾病,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主要的危险因素:四高一抽 高龄 高血脂 高血压 高血糖 抽烟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脂质浸润学说 血栓形成学说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冠心病分型] WHO分型法 1、原发性心脏骤停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AMI和OMI)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型 5、心律失常型 我国分型法 1、无症状型(隐匿型)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4、缺血性心肌病型 5、猝死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 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 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 包括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占冠心病者30%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AP) 一、[定义]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1、冠状动脉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3)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2、心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3、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 4、其他:梅毒性主动脉炎、高血压等 三、[发病机制] 冠脉血供、心肌需求失衡 心绞痛 产生心绞痛原因: 1)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内代谢产物(乳酸、 丙酮酸、磷酸、多肽类) 刺激心内自主神经传入纤维 经T1-5及相应脊髓段 大脑 疼痛感觉(脊神经分布区域) 2)CA异常牵拉、收缩 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四、[诊断] 一、典型心绞痛特点 1、部位:胸骨上、中段后或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 横贯前胸、界限不清。 2、性质:“四感”:压迫(榨)感、发闷感、紧缩感、烧灼感。但具“三不”:不尖锐、不象针刺、不象刀扎(割)样。(“四 感”、“三不”) 3、放射性: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 咽、下颌部。 4、持续时间:3 - 5 min,很小超过10 - 15min 5、缓解性:去除诱因、停止活动(休息)、使用硝酸甘油制剂 可缓解。 6、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晨间等可诱 发发作。 五、[心绞痛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定义:指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持续在2个月以上,而且心绞痛发作性质基本稳定(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缓解方式大致不变) 机制:在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即氧供不足的基础上,需氧有一过性增加所致 不稳定型心绞痛 定义:心绞痛发作性质不稳定,有加重趋势,较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机制: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痕、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殊类型,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表现为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的心电图变化 分类 TG TC LDL-C 1.7(150) 5.72(220) 3.64(140) 1.7(150) 5.2(200) 3.12(120)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