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细化工工艺学—第5章粘合剂
May,2001 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过程控制 第5章 黏 合 剂 兰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2009年10月 6-1 黏合剂概述 一 定义:填充于两个物件之间将其连接在一起、并具有足够强度的一类物质称为黏合剂,简称为胶。 二、历史:几千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形成了现代粘结剂工业,世界产量8百万吨,5000多个品种,合成胶黏剂80% 40-50年代不饱和聚酯、环氧、PU 50年代丙烯酸,60年代厌氧胶、热熔胶 三、与其他联接方式相比的优点 1 薄膜、纤维和小颗粒的粘接; 2 应力分布面广:和焊接、铆钉比较 3 通过交叉粘接能使各向异性材料的强度重量比及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如三合板 4 电容器,印刷线路等的黏合面具有电绝缘性能 5 可粘接各种异种材料;(不同金属电极电位不同,直接连接相当于原电池) 6 比织布、焊接或铆钉相比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 四、胶黏剂的组成 基料:是构成黏合剂的主要成分,分为: 天然聚合物:淀粉, 天然橡胶, 松香, 动植物胶 合成聚合物:合成树脂、橡胶, 无机物:硅酸盐、磷酸盐 固化剂(交连剂;硬化剂):固化型 填料:为改善某些性能(如纤维,铝粉,云母粉可以提高冲击强度;石棉粉提高耐热性能) 、降低成本,占树脂的几十%-几百% 胶黏剂的组成 稀释剂:(与涂料的区别:活性稀释剂,参与反应,降低黏度,体积收缩小如灌封胶) 偶联剂:硅烷或钛酸酯,如KH-550,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增加润湿 触变剂:如气相二氧化硅,触变性,防流挂 增塑剂:如DOP 其它:引发剂、促进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老剂、阻燃剂、稳定剂。 五、胶结剂的固化 粘接前为液体或变成液体 胶粘剂对被粘物面的湿润。 粘接后固化,提高强度。 热塑性黏合剂:溶剂挥发 热固性黏合剂:交联固化 六、黏合剂分类 按主体材料:有机(天然和合成)和无机 按粘接强度:结构型(静态剪切强度大于15MPa)和非结构型;(9.8) 按固化方式:室温、高温型,挥发固化,辐射 按物理型态: 液态(溶液、水溶型、乳液型、膏状) 固态(粒状、块状、膜状) 胶黏剂的分类:按主料分 七、应用 木材加工:三合板、密度板(脲醛,甲醛) 建筑业:大白胶(聚醋酸乙烯)防水(房顶 包装业:箱、袋、压敏胶 其次是纺织、密封、腻子、汽车、航空航天 6-2 胶接的基本原理 一、胶结界面:被粘物和胶黏剂主体之间称为胶结界面(接头,胶接界面) 1、胶结界面情况 界面中胶黏剂、 底胶和被粘物 表面以及吸附层 之间无明显边界 2 粘接接头受力的基本类型 3 接头破坏 4 胶结界面结合力种类及特点 物理结合:普遍存在 机械联结和范得华力(偶极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化学结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化学键合的能量比物理键合的能量大且稳定(抵抗应力环境作用,防止解吸附,裂纹扩张能力远大于物理键合方式)。 结合力的种类与大小 5 影响界面结合因素: 表面化学状态和吸附物;(水、油) 被粘附物表面的微细结构(粗糙度)--被粘物 胶黏剂、底胶分子的链结构(分子量、官能团等)、黏度和黏弹性;-----黏接剂 胶黏剂底胶与被粘物表面的相容性和各组分及界面应力—环境的稳定性; ---环境 胶结工艺--温度、压力、涂胶方式-工艺 6 胶黏剂必需具备的条件 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易于流动; 有良好的润湿性; 在一定温度、压力、时间下,能把被粘接物牢牢地粘接成一整体;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质。 二、润湿现象 良好的润湿性是胶结的必要条件,润湿的好坏可以用接触角θ恒量。 对于理想的表面:平整、光滑、洁净 液体润湿固体程度: θ‘ 90o不能很好润湿; θ’ 90o能很好润湿; 扬氏方程: γSG= γSL + γLG cosθ 1 热力学问题:Wenzel关系式 2 润湿的动力学问题 (Rideal-Washburn式):认为非理想表面存在毛细管:黏度太大,润湿时间长,有时固化快,黏度上升快,更不易润湿,虽然热力学上可以润湿,但来不及已经固化,造成动力学上的不润湿。 黏度为η,表面张力为ν的流体流过半径为R、长度为L的毛细管所需时间t: 3表面吸附对润湿的影响 表面易吸附各种气体、水蒸汽和杂质而形成吸附层; 吸附层会改变接触角大小;如吸附油使得表面的自由能下降,引起θ上升,润湿困难。 清洗处理:表面处理有机械、化学和物理方法、放电法;如酸、碱洗、水洗、打磨 胶黏剂中加入某些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材料的表面能,使接触角下降。 三、 黏附机理。1吸附理论 2机械结合理论 3、静电理论 粘结点中存在双电层(因界面处不同介质对电子的约束能力不同,出现正负离子,形成双电子层,正负相吸产生结合力。) 黏合功等于此电容瞬时放电的能量; 4、扩散理论 被粘物是有机物时: 界面扩散形成一个模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3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nv.docx VIP
- WIP.010-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 按订单装配 (ATO) 制造.pdf VIP
- 2025入团考试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SG111-1~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2008合订本).docx VIP
- 最新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定额标准.docx VIP
- IQ-FMECA软件操作手册—功能与使用.pdf VIP
- WIP.006-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资源事务处理.pdf VIP
- WIP.009-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离散任务状态.pdf VIP
- 消防维保质量保证体系.docx VIP
- 2024年四川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