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 课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课件 岳麓版推荐
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净跨100米)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 *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翻越雪山 * 你知道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吗,给大家讲一讲。 穿过草地(油画) * 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刘志丹 (1903~1936)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 * 会师楼(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 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 你怎样认识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 ? *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 * 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参加部队: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 经过: 突破四道防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翻越夹金山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陕北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 原因: 意义: * 1.(2010·鄂州中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 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对此歌词 解读错误的是( )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C * 2.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几 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 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 ) A.湘江 B.松花江 C.乌江 D.赤水河 B * 3.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C * 4.(2010·贵港中考)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D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 * * * * 第12课 红军长征 * ——毛泽东《七律·长征》 *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 1.长征的开始 2.遵义会议 3.长征的胜利 * 1.粉碎敌人四次“围剿” 一、长征的开始 从1930年10月—1933年3月,连续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 “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 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 时 间 国民党兵力 中央红军兵力 红军对策 红军歼敌数 第一次(1930.11—1931.1) 10万 4万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1.5万 第二次 (1931.3—5) 20万 3万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 3万多 第三次 (1931.7—9) 30万 3万 诱敌深入 3万多 第四次 (1933.2—3) 50万 7万 大兵团伏击战 3个师 * 2.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敌强我弱 “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客观: 主观: * 3.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程。 * *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