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ppt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 “三农”问题 钱克明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主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三农” 问题 “三农”问题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国际经验 近年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对当前 “三农” 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探讨 我国“三农”固有的特征和问题 我国“三农”的固有特征: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小农经济: 人均耕地少,经营规模小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为世界平均的40% 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 水资源极度贫乏,且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为世界平均的28% 时空分布不均,南方人均土地少,但降水多,西北部耕地多,但降水少,且在作物需水阶段降雨少。 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 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 一大二公的经营管理体制 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 农业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农产品供给短缺 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水平低:但因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而显得并不突出 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矛盾更加突出 资源短缺对农业持续发展约束更加明显 贸易自由化对“三农”的挑战更加严峻。 由“三农”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日趋频繁 问题之一: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后 1、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滞后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 3.28:1。 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收入水平相差15年以上 2、城市化及就业结构转化滞后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04年, 有46%的村不通自来水, 4%的村不通汽车, 7%的村不通电话, 多数农田灌溉设施年久失修 6、财政支农支出滞后 1990-2006年的17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率有10年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4-2005为14.7%,2006年为14.4%。 7、农村信贷滞后 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8%, 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4%,均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8、农村投资滞后 1997-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 9年低于城镇; 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份额,从1996年的23.3%下降到2005年的15.2%。 问题之二: 资源短缺的约束 一减:耕地在减少 每年城市和工业建设需占用耕地400多万亩。 2004—2020年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还将占用1.7亿亩耕地, 一缺:水资源很紧缺。 目前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到2020年,农业灌溉水每年缺1000亿立方米 一重 :农业环境污染在加重。 每年近30亿吨的畜禽粪便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农村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 施肥、用药不科学,每年使用的4600多万吨化肥和约30万吨农药,利用率仅为30%和40%左右,对耕地、水资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不足: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不足 棉花:1/3靠进口 大豆:2/3靠进口 油菜: …. 食用油…. 玉米: ….? 小麦:….? 水稻:….? 首先是对大宗农产品市场的 挤占,严重抑制了我传统的种植业的发展。 其次是对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市场的侵蚀,大大压缩了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空间。 乳制品 细羊毛 高档水果 高档牛肉 三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舆论壁垒,限制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遏止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在发达国家巨额补贴并廉价向我国倾销其优势农产品的同时,其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舆论壁垒日趋严厉,导致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农产品贸易平衡连续恶化,并从2003年开始出现逆差。 问题之四 :由“三农”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日趋频繁 农村土地和财务纠纷引起的上访 城市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劳资纠纷 农产品有效供给与粮食安全状况不稳定 质量安全事故 内需不足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社会公正、公平问题 二、 “三农”问题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国际经验 农业社会是以“三农”为主导的传统“一元社会”。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三农”问题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工商业是补充并由农业决定。 乡村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是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且数量很少。 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官僚、士绅、手工业者、商人等人口数量很少。 城乡关系、工商业与农业关系出现,但并不存在“三农”问题 到工业化中期开始出现传统农业和农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并存的“二元社会”,从而产生“三农”问题 农业比重日益下降,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 乡村人口大量进城,城市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市民成为社会成员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