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

第十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 一、教 学 目 标 (一) 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丧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音乐上的主要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二)会背唱《当兵的人》。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 三、教 材 分 析 (一)《婚礼进行曲》( 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1.背景材料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地把这两首乐曲并用,瓦格纳写的这一首,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门德尔松写的那一首,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罗恩格林》剧情梗概是:在天上“圣杯王国”里,有位守卫圣杯的武士名叫罗恩格林。一天,他看到了人间发生的一件不平之事,便来到人间,击败了那阴险的篡位者弗列德里克,解救了公主爱尔莎和她的弟弟。爱尔莎爱上了罗恩格林。当他们论及婚嫁时,罗恩格林提出爱尔莎永远不能问他的姓名和来历。但在结婚的当晚,爱尔莎被坏人挑唆,提出了这个不能问的问题,被坏了婚誓。罗恩格林只好离开爱尔莎回到了“圣杯王国”。《婚礼进行曲》是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贵妇们引导新人进入洞房时唱的混声合唱。 2.作者简介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作曲家、作家。他生于莱比锡,自幼喜爱戏剧、文学和音乐。1828年入莱比锡尼柯莱伊学校。这一年他听了贝多芬的交响曲深受感动,决心成为作曲家。1831年师从韦因利格学习作曲,次年出版第一部作品《C大调交响曲》。40年代初相继完成歌剧《黎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演出并获成功。1843年任德累斯顿宫廷剧院指挥。在40年代后半期完成取材于传说的歌剧《汤豪舍》和《罗恩格林》。1849年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后逃亡瑞士,撰写《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和《歌剧和戏剧》等论著,并作为指挥在欧洲各地演出。同时完成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前两部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不久受聘定居慕尼黑,写成歌剧《纽伦堡名歌手》。后在拜罗伊特建剧院以实践他改革歌剧的主张。1876年剧院举行落成典礼,首演所作大型歌剧《尼伯龙根指环》。1882年完成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其他作品还有管弦乐曲《齐格弗里牧歌》、《浮士德序曲》等。 3.乐曲分析 《婚礼进行曲》由管风琴演奏。乐曲为降B大调,2/4拍,稍快的中板速度,用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写成。乐曲的旋律优美,情绪抒情而庄重。 前面有一个短小庄严的引子: A段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 然后是乐曲的中段,它转到了G大调,这个曲调是从A段发展而成的:这一主题旋律比主题A显得温柔活泼,带有一定的歌唱性,表现了婚礼的温和愉悦气氛。接着,乐曲转回原调,再现主题A。 整个乐曲演奏时,常采用由弱至强,再由强至弱的音响和力度处理,象征着婚礼行列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最后,在渐渐消失的乐声中结束。这首《婚礼进行曲》充满着欢乐和幸福的气氛。现在听到的音响,除了混声合唱之外,还有用管风琴及交响乐队演奏的乐曲。 (二)《葬礼进行曲》 1.背景材料 《葬礼进行曲》是肖邦所作的三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降b小调奏鸣曲》(OP.35)中的第三乐章。作于1837年。钢琴曲。 肖邦于1839年的夏天,在给亲友芳达纳的信中曾说:“我目前正在写作一首降b小调的钢琴奏鸣曲,我计划将那首寄给你的葬礼进行曲加入其中”。因《降b小调奏鸣曲》完成于该年夏季,所以这首《葬礼进行曲》是事先已作好的。同时该奏鸣曲又是以《葬礼进行曲》为基调,因此研究肖邦的学者,就称其为“死之诗”,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 2.作者简介 肖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其父是法国人,在华沙一所中学任法文教师。其母是一位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妇女,善弹钢琴,爱唱波兰民歌。受母亲的影响,肖邦从小就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即兴演奏。7岁时他登台演出,还用波兰民间音调创作了一首《g小调波兰舞曲》。16岁入华沙音乐学院。这时,他无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29年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他到国外旅行演出,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宣扬波兰民族精神。临行时,带了一杯波兰泥土。1930年从维也纳去巴黎途中,传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从此他定居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1849年10月17日病逝于巴黎,享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