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doc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 2005年第2期 总第185期 齐鲁学刊 QILUJOURNAL NO.2 GeneralNo.185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 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 朱庆华 (丽水学院中文系,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悲剧与团圆,描神与画形,人物与故事分别是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异趣在《阿Q正传》 与《福贵》中可得到鲜明印证. 关键词:鲁迅;赵树理;审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5)02—0094—02 鲁迅以无与伦比的创作实绩奠定了其新文学旗帜的泰 斗地位,赵树理则以别具一格的民族化,大众化业绩开辟出 一 个虽属短暂却确曾有过的赵树理时代.尽管两者都是方 向性作家.但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下文以《阿 Q正传》与《福贵》为例,论述两位文学大师的审美差异. 一 ,悲剧与团圆.作为新文学之父的鲁迅,尽管一度视 自己的文学创作是遵命文学,但鲁迅的小说始终带有浓厚 的悲剧色彩.即使是《阿Q正传》这样充满喜剧性故事的小 说,最终也抢不住扑面而来的悲剧气息.精神胜利法使阿 Q的一言一行充满了喜剧性,然而,勤劳而能干的阿Q衣不 蔽体,食不裹腹,上无片瓦,下无寸地,革命无门,最后竟被判 处死刑,执行枪决.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喜剧色彩越来越 弱,而悲剧气氛则愈来愈浓,掩卷而思,悲愤之情填膺.总 之,邪恶挫倒正义,愚昧战胜文明,落后压迫进步就是鲁迅笔 下的现实,悲剧是鲁迅小说一个鲜明的标识,祥林嫂,孑L乙 己,闰土,吕纬甫,魏连殳等等,一个个悲剧人物令读者铭刻 在心,难以释怀. 作为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学中吸取营养而终成一代大师 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家赵树理,对大团圆这一传统作了充 分扬弃.总观赵树理之小说,大团圆是其极为显着的一个 结构特点,苦尽甜来,正义战胜邪恶,进步压倒落后,光明挫 败黑暗是赵树理笔下的普通事实.在赵树理的故事里,祥林 嫂的悲剧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盂祥英的翻身是不尽长江滚滚 来,赵太爷的淫威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李有才的人权是满园 春色关不住.作为赵树理笔下的人物,福贵出身农民,且与 阿Q一样勤劳和能干.阿Q是割麦便割麦.舂米就舂米,撑 船就撑船,人们忙碌的时候,便马上能想起阿Q来,福贵也是 把干活的好手,一个人能抵一个半,有时谁家的地堰塌了,任 凭出双工钱,也要请他去领几天工,因经他补过的壑,很不容 易再塌了.然而,因母亲生病和娶亲,福贵不但丢了田,还背 上了驴打滚的高利贷,帐越欠越多,后来浪迹他乡,做吹鼓手 苟且于世,为逃避老家长王老万的迫害,逃出关外,家乡解放 后,在东北解放区彻底翻了身的福贵闻讯而归,在政府的支持 下,当着全村人的面,理直气壮地与王老万说理算帐,争回了 ,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扬眉吐气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无论是鲁迅的悲剧,还是赵树理的团圆,都是时代因素 作用的结果.鲁迅生活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 期,黑云压城城欲摧,革命的力量还十分微弱,广大民众还没 有足够力量来为自己赢得幸福的生活,还必须在水深火热之 中煎熬一段时期,占时代主色调的只能是悲剧.赵树理生活 的年代,共产党已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解放区的建立,已 让赵树理从事实上看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正在日益逼 近,幸福的生活正在向世人招手,团圆作为一种崭新的时 代特征已是呼之欲出,因此,赵树理的团圆主义在某种就 度上说正是时代的必然. 二,描神与画形.鲁迅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 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 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 民劣根性.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不幸人们的精神病苦, 致力于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开掘《阿Q正传》最大的功 绩就在于对精神胜利法这一普遍国民性的形象化揭示. 所谓精神胜利法,即指不敢正视现实中的失败与屈辱,通过 自欺欺人等手段获得精神上的虚幻胜利这样一种方法.通 过对阿Q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转眼即忘,欺软怕硬等具体表 现的彰显,《阿Q正传》将精神胜利法这一普遍的国民劣 根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给人以振聋发聩的震动.鲁迅自 收稿日期:2004—07—07 作者简介:朱庆华(1964一),男,浙江义乌人,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94 己也曾明确表示,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在于要画出这样 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由于鲁迅创作重在揭示国人之灵魂, 致力于对农民精神世界的观照,旨在改造国民劣根性,因此, 对形而上的农民思想的揭露着力较多,对形而下的农民生活 的具体描写相对较少. 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创作所取视角与鲁迅恰恰相 反.在《福贵》中,赵树理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揭示福贵的精神 状态,而是完完整整地去演绎福贵的日常生活:福贵12岁没 了爹,由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