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ppt

第一课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

(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测控导航 3、4、5、6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 地壳的物质循环 题号 考点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上海)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解析:D 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此地貌区石灰岩广布。 解析:2.B 3.C 第2题,由题干知当地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这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发育在断层构造中,且河床两侧有大量的沉积物,河谷平坦开阔应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解析:4.D 5.B “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是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后来地壳抬升,经外力侵蚀成为“女王头”。砂岩颗粒较细,直径一般在0.1~2 mm。 *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随堂训练 要点突破 基础整合 作业手册 考纲展示 整体感知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 (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概念。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玄武岩 流纹岩 有流纹或 气孔构造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喷出岩 岩浆岩 有用成 分举例 常见岩石 特点 形成 分类 续表: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重要原料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片理构造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 变质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石灰岩 页岩 砂岩 砾岩 具层理 构造,含 有化石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侵入岩 化石的地质意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化石不同,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一是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二是能够帮助推测古地理环境。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思路点拨:第(1)题,由题意读图可判定①代表沉积作用,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选D。第(2)题,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长期的外力沉积作用而形成。因此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答案为(1)D,(2)A。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高大山脉 高原 大陆板块 与 大陆板块 碰撞边界 消 亡 边 界 东非大裂谷 红海 海岭 大陆裂谷 生长边界 实例 明显地形 示意图 边界类型 续表: 太平洋西 部的海沟、 岛弧链 岛弧 海沟 俯冲 角大 安第斯山脉 秘鲁、智利海沟 海岸山脉 海沟 俯冲 角小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俯 冲 边 界 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图示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中间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向上拱起 从形 态上 判 断 方 法 向斜 背斜 断层 褶皱 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图示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侵蚀后 地貌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常形成 山岭 未侵蚀 地貌 构 造 地 貌 续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