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发展经济学10-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十章、农业与经济发展 并不存在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原因 ——舒尔茨 主要内容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配第——克拉克定理 实证检验 1.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17世纪,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 1940s,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指出社会就业结构也有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移趋势 配第——克拉克定理包含收入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层面 1.1.2 实证检验 纵向检验 横向检验 结论 纵向检验 库兹涅茨对英、法、德、挪威、意、美、日7国的统计检验 英国近200年农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下降了30%,而日本农业产值比重下降60%,就业比重下降80% 中国近50年的统计检验(第184页) 横向检验 1998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值与就业比重的对比(第198页) 结论 农业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经济发展了,农业的相对地位会下降 1.2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虽然农业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减少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 1.2.1 产品贡献 食品贡献 原料贡献 食品贡献 农业部门是自身和非农部门粮食和副食的主要来源 要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部门多样化,农业部门就必须提供剩余粮食(英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由于一系列原因对粮食的需求更为巨大,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递增* 如果粮食的供应跟不上,将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 原料贡献 农业为非农产业,如纺织、制糖、制茶、皮革加工、烟草行业等提供原材料 在工业化早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往往是经济起飞的主导部门,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到这些部门的发展 1.2.2 市场贡献 洛克伍德(1954)对日本经济的研究* 世界银行《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 农业贸易条件对工业的影响是“双刃”式的* 对外贸易不能消除农业对市场的贡献* 1.2.3 要素贡献 劳动 资本 劳动贡献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资本贡献 工业化需要规模较大的农业部门提供资本* 自愿储蓄* 强制储蓄* 1.2.4 外汇贡献 工业化初期农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 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外汇贡献的第二个方面是农业生产可以节约进口粮食的宝贵外汇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 原因之一:传统农业 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 2.1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 表 分析 农业发展停滞的后果 2.1.2 分析 1950-1980s,发展中国家工业有所发展,但农业发展陷于停滞 任何一个10年人均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增长率都低于1%,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 非洲是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2.1.3 农业发展停滞的后果 粮食短缺,营养不良,饥荒,疾病流行,社会动荡(第201页) 工业化受阻 加剧二元结构 2.2 原因之一: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特征 传统农业是落后的,但却是有效率的 2.2.1 传统农业的特征 技术长期停滞 生产规模小* 市场化程度低* 以土地和劳动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 技术停滞 技术停滞的表现* 以中东为例(第203页) 原因: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资金、投入品不足、传统制度的障碍等* 2.2.2 传统农业是落后的,但却是有效率的 舒尔茨提出 农民是理性的,在现有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等条件约束下,传统农业已经使现有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了,是有效率的 重新配置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2.3 原因之二:重工轻农的政策 1950s和1960s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了重工轻农,甚至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 政策包括:对农业征重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强制低价收购或无偿征集、本币升值、集体农庄或人民公社* 三、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技术进步 扩大对新技术的供给和需求 其他的政策支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土地制度改革 “不在所有制” 居住所有制 不一定要大农场 3.1.1 不在所有制 主要有大庄园制、种植园制、租佃制和公有制* 不在所有制的缺点* 3.1.2 居住所有制 改革的方向 途径:土地有偿转移、土地无偿剥夺再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优点 3.1.3 不一定要大农场 农业生产要素不可分性事实上不存在*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少人多 农业技术也有规模中性的 贝利(1979)等的研究证明小农场的效率也可以高于大农场 如果以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