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网膜剥离 5、渗出性视网膜炎 (Coat’s disease) 病理与临床 为视网膜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视网膜缺氧出血引起血浆渗出及胆固醇沉着,视网膜增殖增厚形成灰黄色肿块样病变。 临床表现为“猫眼征”,好发于儿童、青少年。 X线检查 无特殊发现 ( 两侧眼眶密度、形态大小、骨结构) CT表现 眼球体积缩小或正常,眼环壁不厚,球内见软组织“肿块”,无钙化,球后无特殊。病变不强化。 渗出性视网膜炎 * * 三、眼球常见病变 1、掌握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 素瘤的影像特点(CT及MRI) 2、熟悉脉络膜骨瘤的影像特点 病理 为神经外胚层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多属未分化型。肿瘤常围绕血管生长,距血管较远的肿瘤组织常发生坏死,继后多有钙质沉积。 1、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临床 为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 3岁以下幼儿,有的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多单眼发病,10 ~ 20%可双眼先后发病。临床多以眼内黄光反射而引起注意;眼底镜见球内肿块或眼内混浊。常有家族遗传史。 X线表现 平片检查可以显示肿瘤内的钙化(斑片状、结节状或点状高密度影),钙化显示率约5-15%,患侧眼眶密度增高;病变后期可有患侧眼眶扩大。眼眶骨质破坏不常见,如病变向后蔓延可出现视神经管扩大。 C T 球内肿块(多于眼球后半部) 钙化(点状、斑块状) 球后漫延,累及视神经 侵及颅内 CE—肿块轻、中度强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 M/5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M/3 视网膜母细胞瘤 MRI 显示眼球后部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突向玻璃体。MRI 对钙化及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但对肿瘤出血、坏死较敏感,可显示眼外侵犯及合并颅内侵犯等表现。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女性 2岁,失眼2月 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及临床 多起自先天性黑痣,好发于后1 / 3 脉络膜。呈扁平状生长。 好发于中老年,大多单发,常因视 力减退就诊。眼压高,眼底镜可见光滑 隆起的视网膜呈灰黑色。 2、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choroidal malignant melanoma) X线平片 病变早期多无阳性发现。 晚期可有患侧眼眶密度增高, 眼眶扩大,可出现骨质破坏。 CT表现 眼球壁局限性肿块,多在后部也见 于赤道部及前部,向球内生长或同时向 外生长;没有钙化,肿瘤强化明显;常 伴视网膜剥离,可显示“双密度征” (肿瘤实质和浆液)。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MRI表现 MRI对肿瘤内所含有的顺磁性色素显示为特征性的短T1强信号和短T2弱信号(与一般恶性肿瘤刚好相反),Gd-DTPA增强强化明显,也可显示出“双密度征”。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T1WI+C T1WI T2WI T1WI 病理、临床 : 发生于视乳头附近内的海绵状松质骨瘤。女性多见。多单眼发病,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常以视物模糊或中心暗点就诊。 3、脉络膜骨瘤 (choroidal osteoma) X线表现 单侧或双侧 眼眶内钙化结节、斑块,眶壁骨质结构正常。 C T 发生眼球后极部颞侧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界清楚,眼球其它结构多无异常。 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骨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好发于婴幼儿,发展快,症状明显,C T上病变常较大,除钙化外还有肿块及球外蔓延征象。 脉络膜骨瘤除钙化结节外无软组织肿块。 脉络膜骨瘤与视网膜母细胞瘤 系指视网膜内层与外层的分离。常见高度近视及老年性视网膜变性等—原发性裂孔型,继发性为脉络膜肿瘤或炎症渗出进入视网膜两层之间所致—无裂孔型。 诊断主要依临床及B超检查。 4、视网膜剥离 (detachment of the retina) CT 和 MRI 主要用于白内障等玻璃体浑浊、眼底观察不清或需要排除眼底肿瘤者。 CT、MRI表现 眼环后部增厚,为液体密度和信号,无强化,因视乳头处视网膜附着紧密,视网膜剥离时该处呈漏斗形,有时剥离的视网膜下积液可形成一液平面。 F/23 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剥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