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1-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计算方法 1)截面设计 没有唯一解 根据受力性能、材料供应、施工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设计。 已知:弯矩设计值M、系数γ0、截面尺寸b×h、砼标号、钢筋强度等级 求:截面配筋As c h 0 h as A s b (3—13) (3—14) (3—15)    ρmin   VS  0. 2% 查表法 查表法计算过程 2)截面复核 思考题 钢筋混凝土 受弯构件的 破坏类型 塑性破坏(延性破坏)——破坏前有明显的变形或征兆 脆性破坏——破坏前无明显的变形或 征兆 钢筋混凝土 受弯构件的 破坏形态 2.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 受弯构件的 破坏性质 相关因素 配筋率 钢筋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归纳为3种 ①适筋梁破坏 ②超筋梁破坏 ③少筋梁破坏 第1种破坏情况—适筋破坏  配筋量适中: 受拉钢筋先屈服,然后砼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    εcu,砼被压碎,构件破坏。 破坏前,有显著的裂缝开展和挠度,有明显的    破坏预兆,属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第2种破坏情况—超筋破坏  配筋量过多: 受拉钢筋未达到屈服,受压砼先达到极限压应变    而被压坏。 承载力控制于砼压区,钢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裂缝数多、宽度细,挠度也比较小,砼压坏    前无明显预兆,属脆性破坏。  第3种破坏情况——少筋破坏  配筋量过少: 拉区砼一出现裂缝,钢筋很快达到屈服,可能经    过流幅段进入强化段。 破坏时常出现一条很宽裂缝,挠度很大,不能    正常使用。 开裂弯矩是其破坏弯矩,属于脆性破坏。 适筋梁破坏 超筋梁破坏 少筋梁破坏     结论:     (1) 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具有突然性。     (2) 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之间存在一种“界限”破坏。其特征是钢筋屈服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碎。     (3) 在适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之间存在一种“界限”破坏。其特征是屈服弯矩和开裂弯矩相等。        (4) 超筋梁与少筋梁的破坏均为突发性的脆性破坏。 (5)结构设计中,不容许出现超筋梁与少筋梁。  基本构件研究的规律 试验研究 破坏规律 计算假定 基本公式 适用条件 构造要求 第二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形态 第三节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1) 截面的应变沿截面高度保持线性分布-简称平截面假定 e e s c x c h 0 f y 3.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各平截面(即杆的横截面)在杆件受拉伸、压缩或纯弯曲而变形后仍然为平面,并且同变形后的杆件轴线垂直。 第三节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M T x c T c C 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图3—15 对应图1—10CD段 A B 混凝土受压σ—ε关系,按以下规定取用(见图3—15): 上升段: 水平段:  σ0—峰值应力,σ0 =0.85fck, ,,fck为砼标准圆柱体抗压强度。  ε0—峰值应变,ε0=0.002 (3—2) (3) 混凝土的压应力-压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有屈服点钢筋 (4) 钢筋的应力-应变方程为: 硬钢 图3—16 A B 屈服阶段   钢筋的σ—ε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为钢筋屈服强度,屈服应变为      ,强化段开始的应变为 (3—3) (3—4) 1)、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图3—17)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前提是要确定混凝土压应力的分布图形,明确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合力C及其作用位置yc                                    目的:根据基本假定,确定出实用的计算图式     1、已知:钢筋的作用点位置as,应力大小fsd;           未知:受压区砼合力C大小、作用点位置yc。  3.2 .适筋和超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1)、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图3—17)          由图3—17,由  及定义        得到y0=ε0ξch0∕εcu,即得与ε0对应的切点高度位置y0。            由于应力分两段,故求合力C也应分两段累加:  =ξc xc h0 xc 受压区高度 ξc 受压区高度系数 返回 积分后得到: (3—5)         作用点距截面上缘的位置yc,由理论力学求合力点位置公式(                  )计算: 上式积分后得到: (3—6)        上述计算,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不方便。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替理论应力图形。即:仅需知道 C 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就足够了。 x c C T s z M   σ0 y c 等效 x  = b x c C T s z M   y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第1课《多变的镜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四川省2025年高职单招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试卷+答案 .pdf VIP
 - 【议题式】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课件 -2026新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pptx VIP
 - 施工应急预案应急反应预案.docx VIP
 - 机械设备销售代理授权委托协议书(1范本).docx VIP
 - 高考语文作文纸3栏(电子版可打印)A3.pdf
 - 幼儿园科普知识章鱼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第1单元:有趣的动物(素材积累).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pptx VIP
 - ICH指导原则文件目录(中英文)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