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思考.doc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 ————社会管理的视角 近年来,“文化”概念在高层决策视野中日显重要。十几年经济近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决策者、学界根据国际经验把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阶段视为“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呈现多发多样状况,如果调处不好,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在“矛盾凸显”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制度缺陷、价值失范?在物质相对富足以后,文化建设有何意义?在广大的农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现实需要? 一、公共文化式微是农村公共理念衰落的现实写照 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界定。公共文化分为外在的公共文化和内在的公共文化。外在的公共文化主要是指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资源、公共文化组织等外在可视的公共文化;内在的公共文化主要是指共享的核心的价值观、文化认同、公共舆论、公共规则等无形的、内化于人们心中的公共文化。公共理念当属于公共文化的核心部分。衰落是目前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先进的公共文化更不容人乐观。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大潮对传统观念、社会秩序、价值伦理影响广泛而深刻,农村也不例外。 首先农民和政府、集体组织(单位)的关系弱化。农村最主要的经济制度安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大限度地(至少在二三十年内)释放了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农民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政府、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约束弱化,而相关的组织或单位又没有及时填补这个空缺,对组织生活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个人生产生活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换句话说,原子化的农民缺乏自组织的能力。” 其次农民个体之间的关系不断变迁。近十年来,数以亿计的民工潮涌向城市,农民的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农村的产业结构、农业的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多元文化不断融合,这些无疑几乎直接重构了农村的个人(社会)关系。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依然是乡村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但不可避免地夹带了更多的工具理性。虽然地缘、亲缘还是村民们所依附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显然“对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当前村民们明显的价值取向,利益因素对亲缘、地缘关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利益的追求中,摆脱了传统伦理束缚的个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功利化的自我中心取向。” 其三,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帮助农民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极大开阔了农民的交往视野,其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高层次精神需要在其生活的村庄之外可以寻求到更丰富的可替代的满足方式。 综上,村民生存所依附的纵向社会关系、横向社会关系的变迁强化了农民“善分不善合”的行为特点。社会交往朝着极端实用的个人主义方向一往无前。这种个人主义“在摆脱了传统伦理束缚之后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功利化的自我中心取向,在一味伸张个人权利的同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在依靠他人支持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失去了公共组织依靠公共活动搭建的社会交往平台,至于公共理念的衰落就是早晚的事了。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需要、引导和自觉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是哪些人在呼吁、在讨论重塑农村公共文化?是学者、是政府,而不是当事人——农民自己。这可能会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谁的需要?是不是农民没有公共文化利益诉求呢?应该不是的。农民话语权不足和文化自觉性不够可能是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事实上,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可能对文化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那么深刻,甚至忽视了“文化也是生产力”的事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举多赢。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化解农村社会矛盾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小国无文治而有武功,祸莫大焉不论农民是否意识到自身文化需要的种类、层次、强度,这种需要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正是这些需要极其满足才促使农民全面发展和解放。 2、重塑、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化学反应”。 从现有的调查和文献来看,“农民特别关注的文化需求有:培训、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休闲娱乐活动”。做好这些也仅是满足需求而已。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和公共文化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公共管理机构在引导农民文化需求、激励农民文化自觉方面当有更大的作为。之所以说是“化学反应”,主要是因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延展性,甚至它会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千家万户,最终的连锁反应也是很难估计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考量——利益博弈、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1、农村公共文化的亚文化属性 我们审视农村公共文化不可能脱离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态,也可以说农村公共文化就是当前社会公共文化的一个缩影。即便是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不可避免,经济紧密、文化融合、人口流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