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1300现场试验报告--珠海电厂.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1300现场试验报告--珠海电厂

目录 摘要 1、概述 2.方案选择 3. CT1300 现场试验 4. CT1300的经济性比较 5. 结论 摘要 国内首家成功将非氧化型杀菌剂应用于发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在#2机循环冷却水系统上进行的现场试验,验证了EPRI推荐的Spectrus CT1300 杀菌剂的技术可行性,解决了珠海电厂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的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加氯设备频繁泄漏、加氯点氯气逸出问题及海生物污染降低机组效率和设备可靠性等问题。为发电厂直流式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生物污染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想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概述 珠海发电厂位于珠海临港工业区,装机容量2×700MW,循环冷却水釆用直流式海水冷却系统,冷却水量为188,000M3/H,用于凝结器和闭式工业冷却水换热器的冷却。 1.1 循环水处理方式 采用传统的、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加氯处理方式。 原设计加氯点8个,后为解决氯气逸出和拦污栅海生物污染堵塞问题,增加了12个加氯点,共20个点。 设计加氯量 连续式投加:1ppm,余氯(TRC)为0.4~ 0.5PPm。         间断式投加:3ppm。 1.2  存在问题 加氯设备频繁泄漏。最严重的一个月漏氯报警23次,最长运行时间不超过3天。 加氯点氯气逸出。在很低的加氯量下(约40KG/H),部分氯气即在旋转滤网区域从水中逸出 ,增设了16个加氯点后也没有解决。  氯气的频繁泄漏对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海生物污染严重。 要有效杀死海生物,必须釆用连续加氯方式,并保证余氯TRC浓度在0.3-0.5ppm(EPRI,1992)。 由于氯气逸出 ,余氯浓度仅0.05-0.2ppm,无法有效杀死海生物。曾釆用“氯气+Rohm Hass Cathon-WT 杀菌灭藻剂”的复合处理方案,但收效甚微。导致: 海水入口隔栅及拦污栅上大量绿贝(俗称青口)以团蔟状生长,造成堵塞,入口压差升高。 冷凝器压差升高,最高达178kpa(要求100kpa),影响了机组效率,需降负荷人工清理。 旋转滤网和循环水管道积聚大量  清口和海蛎子,每年机组小修都  要彻底清理循环水系统,大大增  加了人工清理工作量和费用,延  长了设备检修工期。 2.方案选择 目标:寻求一种安全、使用简单、高性价比、环保的杀菌剂,取代氯气或次氯酸钠,有效控制直流式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生物污染,解决珠海电厂加氯设备频繁泄漏、加氯点氯气逸出及海生物污染降低机组效率和设备可靠性问题。 2.1 主要海洋污染物 珠海电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气候偏暖,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20 0C ~300C,属江河与海洋交汇的区域。海水富含营养成分,十分适宜贝壳类海洋生物繁殖和生长。珠海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污染主要是海生物污染。产生污染的海生物主要有两类: 2.2 循环冷却水杀菌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互联网(Internet)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了解国内外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杀菌剂分为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杀菌剂,氧化性杀菌剂包括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溴化物等,非氧化性杀菌剂包括异噻唑啉酮、季胺盐、季乱盐等。 氯气(液氯)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氯气具剧毒性,在水中会产生致癌物质三氯甲烷。 2.3 不同杀菌剂的比较    不同杀菌剂的比较.doc 与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相比,CT1300具有安全、高效、使用简单、环保的明显优势。 3. CT1300 现场试验 目的:验证CT1300的技术可行性 2002年10月17号,贝迪公司的外国专家应邀到我厂实地考察了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污染情况,并举行了CT1300应用技术专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厂领导、加氯小组和相关专业人员以及合作公司发电部工程技术人员。经充分讨论后,会议决定在#2机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CT1300现场试验。 3.1 试验方案 加药点:拦污栅前。 加药浓度:5~6ppm(原液),连续投加6~7小时,并根据监测情况实时调整。 加药前两小时停止加氯。 控制冷凝器出口药剂残余浓度2ppm。 在循环水泵出口引一旁路管,接入生物监测盒。监测盒内放置了绿贝及藤壶,便于实时观察加药效果和药剂浓度。 试验时间:2002年10月30~31日 3.2  临时加药系统 计量泵(580 l/h) 药剂储存罐(CT1300 900kg包装,为白色半透明长方体形容器,塑料) 手提泵(当储存罐里药剂少于一半时,向其中添加药剂) 连接管道:CPVC管、1寸软管、1.75寸内衬钢丝软管若干 管道接头、阀门若干 3.3 试验过程 10月30号早晨6点停止加氯。 上午11点开始加药,浓度为5ppm,计量泵的冲程调整在80%。 加药开始半小时后对冷凝器各项数据变化进行监控。 加药一小时后观察排放口泡沫和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