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课件2

民间文学教程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民间文学的特征四大特征 1.集体性 2.口头性 3.变异性 4.传承性。 第一节 集体性 一、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P.19) 1.含义: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一方面,体现了民间文学创作活动与传承过程融于一体、同步展开的内在机制。 另一方面,反映民间文学凝聚集体智慧与艺术才华所获得的强劲艺术生命力。 区别:作家文学:个人创作;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 第一节 集体性 一、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P.20-22) 2.表现: ①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最常见)。 ②由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型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③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第一节 集体性 二、集体性的形成与发展:(P.22-23) (考点) “个人”的创作无条件受集体意志支配,完全融化在集体意志之中。人们从产生创作欲望到完成创作当众演唱发表,都受集体制约并在集体场合进行,这就是集体性的原始意义。 民众的思想愿望和艺术情趣成为影响他们创作活动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口头性 一、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P.23) 1.含义: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因此又称“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广大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第一节 集体性 一、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P.23) 2.表现:广大民众直接用口头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和传播,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切、最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表现出来。 第二节 口头性 二、关于口头程式理论 (P.24)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和以理查德·鲍曼为代表的表演理论中得到了很好的讨论。 口头程式理论以史诗为对象,细致讨论了口头传唱史诗的规律,认为口头程式理论对于史诗创作和传承具有突出价值。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 (考点) 第三节 变异性 一、变异性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P.25)(考点) 第三节 变异性 一、变异性的含义及表现 2.表现: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在文学的诸要素中,语言永远是最活跃的因素。民间文学在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上的变化也是常见的。著名的传说《刘三姐》、《孟姜女》是文学的诸要素均发生巨大变异的较为典型的例证。 (P.25-26)(考点) 第三节 变异性 二、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考点) 1.变异性的形成:①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是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的。②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是民间文学变异的内在因素。但遗忘实际又带来创见性再现。③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促使变异的外在因素。 (P.26-27) 第三节 变异性 二、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考点) 2.变异性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不断变化中吸收养分、日臻完善,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遗忘和误传而使作品中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这又是它的局限性。(P.28) 第四节 传承性 一、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就叫传承性。 (P.28) 第四节 传承性 一、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2.表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从内容上看,烦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 从形式结构看,通常有‘“对称式”、“三叠式”、“连锁式”。 “四季歌”、“五更调”、“十绣”、“十唱”、“十二月调” 、“信天游”、“爬山调”、’‘五句子”、“欢”、“谐”、“花儿’等。比兴、夸张、谐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更是从古到今沿用不衰。 (P.28-29)(考点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