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发热的护理 第一七四医院感染科 洪珍玉 主要内容 诊断与临床表现 2 发热的护理 3 概述与原因 1 概述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生理变化:体温存在波动,幅度不超过0.5-1℃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昼夜因素、年龄、性别、环境温度、活动、饮食等 概述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 原因 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病原体,当然还有其它致热源。 分述如下: 1.微生物(1)细菌及其产物 ①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②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包括: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2)病毒 常见的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给家兔静脉注射,可引起发热。实验证明,病毒的致热性是因其能激活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释放EP所致。这种激活作用可能与病毒的血细胞凝集素有关。(3)其他微生物 如螺旋体(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及真菌、分枝杆菌等也能引起机体发热。 2.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非传染性致炎刺激物如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等,在体内除可引起炎症外,还可激活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EP。另外,各种物理、化学或机械性刺激所造成的组织坏死(如非开放性外伤、大手术、烧伤、冻伤、化学性损伤、放射性损伤及血管栓塞等)均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其组织蛋白的分解产物在炎灶局部或被吸收入血,均可激活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EP,引起发热。 原因 3.抗原抗体复合物 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引起的组织细胞坏死和炎症,均可导致EP的产生和释放,引起发热。有人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家兔,然后再用特异性抗原攻击,结果引起发热,并呈现双相热,且循环血液中出现EP。而牛血清白蛋白对正常家兔无致热作用。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能是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 4.淋巴因子 淋巴细胞本身不能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但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有激活作用。 5.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常发生坏死,并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坏死肿瘤细胞的某些蛋白成分可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或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激活素(lymphokines),均可导致EP的产生和释放,引起发热。此外, 某些肿瘤细胞(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肾癌、骨髓单核细胞瘤等细胞)本身也能产生EP。 原因 6.其他 某些类固醇(steroid)类物质,如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为睾丸酮和雄甾烯二酮的代谢产物,可激活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EP。在肾上腺癌、肝癌和某些原因不明发热时,血清中此类物质含量增高。此外,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核苷酸等都能激活粒细胞产生和释放EP。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体温过高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例如,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使病人出现烦躁、呓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易发生。已经证明,体温超过41℃,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等到体温达到43℃,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而死亡。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可引起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就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此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遇到病人发高热,应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根据口表温度的高低可分为 正常体温: 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温度为36.3-37.2℃ 低热 37.3~38℃ 中等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的诊断 发热的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 ℃。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是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底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发热的热型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