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3 第三章 温室效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3 第三章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一般太阳辐射线分为三个波段:紫外400nm,可见400-760nm,红外760nm; 其中紫外又分为三个波段: 290nm, 290-320nm, 320-400nm;其中290nm, 290-320nm的紫外光几乎全部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只有320-400nm的波段中的约1%紫外线能够达到地球表面。所以我们经常说O3能够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 对于臭氧的垂直分布,平流层占整个大气臭氧总量的90%以上,在高度15-35km范围内,臭氧含量很高,因此称之为“臭氧层”。 南极上空臭氧层破坏 O3的生成与损耗的动态平衡化学机制 平流层中O3的生成与损耗是同时进行的,长期保持动态平衡: 生成反应: O2 + h?(? ? 243nm)? 2O 2O + 2O2 + M ? 2O3 总生成反应: 3O2 + + h? ? 2O3 消耗反应: O3 + h?(210?? ? 290nm)? O2 + O 或者: O + O3 ? 2O2 总消耗反应:2O3 + h? ? 3O2 所以长期自然情况下,平流层中的O3的生成与损耗是同时进行的,保持动态平衡。 注:消耗反应式中臭氧的分裂也是由光化学来驱动的。该反应产物既可以是基态,也可以是激发态。 O3层破坏的催化反应机理 上述的过程中,O3的形成与损耗同时进行,保持平衡。但是由于人类排放的水蒸气、氟氯烃、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他们会加速O3的破坏,导致O3层变薄。 目前O3层破坏主要有三类链反应:HOx、NOx、ClOx。 ?(1)水蒸气、甲烷等的影响 平流层中存在的水蒸气、甲烷,可与激发态氧原子形成含氢物质(H,OH与HO2),例如 H2O+O?2HO CH4+O?CH3+HO H2+O?H+HO 这些物质可造成O3损耗约10%。反应: HO + O3 ? HO2 + O2 HO2 + O ? HO + O2 总反应: O + O3 ? 2O2 (2)NOx的催化作用 平流层中的N2O(超音速飞机排放)可为紫外线辐射分解为N2和O,其中,约有1%的N2O又与激发态的氧原子结合,经氧化后产生NO和NO2 N2O+ O? 2NO NO+O3?NO2+O2 经氧化后产生NO和NO2是造成O3损耗的重要过程,估计约占O3总损耗量的70%。 NO + O3 ? NO2 + O2 NO2 + O ? NO + O2 总反应: O + O3 ? 2O2 (3)天然或人为的氯、溴及其氧化物的催化作用 平流层中ClOx的天然源是海洋生物产生的CH3Cl: CH3Cl + h? ? CH3 + Cl(该过程贡献cl很少) ClOx的人为源是制冷剂(主要来源) CFCl3 + h? ? CFCl2 + Cl CF2Cl2 + h? ? CF2Cl + Cl 光解产生的Cl 可破坏O3 Cl + O3 ? ClO + O2 O + ClO ? Cl + O2 总反应: O + O3 ? 2O2 (4)总结 总结上述O3层破坏的反应过程,可得到: Y + O3 ? YO + O2 O + YO ? Y + O2 总反应: O + O3 ? 2O2/Y 该过程是三位化学家F.Sherwood.Rowland(什伍德.罗兰)、Mario Molina(马利奥.莫琳娜)、Paul Crutzeu(保罗.克里森)在1995年提出并总结的,因此当年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 例如: H + O3 ? HO + O2 O + HO ? H + O2 总反应: O + O3 ? 2O2/H 极地O3空洞的及其形成机制 (1)极地O3空洞: 早在1950年代,人们已经在南极设立了观测站,对大气臭氧进行系统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