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相关概念 正常血压及其生理变化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相关概念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或1/3收缩压+2/3舒张压 血压的形成与决定因素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左心室射出的血量(60~80ml/次)仅1/3流向外周,其余2/3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形成较高的收缩压;心室舒张,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流动,维持一定的舒张压高度 影响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血管容积、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 血压的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体型、情绪: 昼夜节律:清晨最低,黄昏最高; 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高于卧位血压,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 血压的生理变化 身体不同部位: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其原因是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能量消耗右侧血压比左 侧高10~20mmHg(1.33 ~2.67kPa);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2.67~5.33kPa),和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为粗,血流量大有关。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 血压异常的护理 监测血压变化: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观察病情; 休息; 情绪; 饮食: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富含纤维、低盐、清淡; 健康教育;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概述 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基本概念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测量 基本概念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而又均匀且较皮肤温度高 肝脏体核温度最高,温度在38℃左右;脑产热量较多,也接近38℃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口温 、腋温、肛温的正常值 部位 平均温度 腋窝 36.7℃ 口腔 37℃ 直肠 37.5℃ 体温的产生与散失 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其余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再转化为热能 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及基础代谢、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体温的生理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前部 、后部 )→散热、产热→体温维持在调定点。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昼夜差异: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体温略高;老年人略低于成年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受环境影响 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高0.3℃;排卵后体温上升; 肌肉活动: 药物影响: 压力: 临床过程 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骤升或渐升。主要表现是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可伴有寒战; 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主要表现是皮肤潮红、灼热; 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尿少; 退热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正常。体温骤退或渐退至正常水平。骤退型者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皮肤潮湿,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 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单元整体备课.doc VIP
- 湖南省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docx VIP
-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方法的探讨.doc VIP
- 2019年医院感染监测计划.docx
- 20230804-华安证券-心通医疗_B-2160.HK-出海在即,创新型心脏瓣膜介入诊疗平台.pdf VIP
- 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 NB∕T 10100-2018 光伏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高清版).pdf VIP
-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2025年开县xx乡镇“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VIP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