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家争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百家争鸣

孔子一生做了三件事 1、周游列国; 2、创办民间教育; 3、整理古籍。 思想核心: 政治思想: 六经——孔子编纂教材 《诗》(《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尚书》),是我国古代上古文献资料汇编; 《礼》(《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 《易》(《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 思想的著作; 《乐》(《乐经》),相传 毁于秦火; 《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 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 年体史书。 1、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A.文化运动 B.社会变革 C.思想解放运动 D.学术交流 3、下列孔子的思想中体现其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积极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发掘当代人所需的智慧,”今天我们从孔子那里可以找到的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智慧”是 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1?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2?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3?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4?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 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道家、法家、墨家 儒、法、道三家思想对中 国政治发展趋势的影响 材料1: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1、孔子所说的“礼”实质是指什么?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材料4:中国的王道(儒),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问2:概括材23目的上的同;方式途径上的异。 问3:材料4说明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四所提主张的核心。 (2)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为什么? (3)材料一中的“德治”与我们今天的“德治”有何本质不同? (2)材料四的主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且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时期,主张严刑重罚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作业: 完成学案。 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3)前者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目的是维护奴隶制政权;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3、荀子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又一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