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转基因玉米
★浅谈转基因玉米 一、转基因玉米的由来 1.“基因剪刀”——内切酶 2.“缝纫针” ——连接酶 3.“交通工具” ——载体 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科恩教授开发成功了转基因技术; 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诞生; 1990年Fromm 和Gordonkamm等利用基因枪轰击原生质体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 1996年是转基物大规模商业化的第一年 只有美国种植转基因玉米; 2008年,全球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国家增加到17个,是所有已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中获得种植批准最多的作物。 二、转基因玉米技术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 ; 1983年全球首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在美国培育而成; 1986年,全球有5例转基因植物第1次获准进行田间试验。 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所研发的转基因西红柿被批准上市。 1996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转基因玉米、大豆及马铃薯等。 目前,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与地区达到了20多个,全世界有1 000余万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和制作转基因食品中得益 三、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哪里? 1、环境安全性因素 2、食物安全性因素 1、环境安全性因素 ( 2)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并 遗传、从而产生更加难以消灭的“超级害虫”; 2、食用安全性因素 A、支持观点: (1)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食品生产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粮食问题。 (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可减少杀虫剂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 3)转基因技术可通过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 (4)转基因技术可使其表达蛋白质具有合理氨基酸组成,有利于增加食品营养。 (5)转基因技术可使转基因生物成熟期延迟或提前,以适应市场需求。 B. 反对观点: (l)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混乱。 (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问题,疾病可能有很长潜伏期,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影响难以确定。 (3)某些人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过敏反应。 (4)转基因食品营养作用、对抗生素抵抗作用、对环境威胁等问题尚未得到证实或解决。 (5)一些实验已经表明转基因食品负面影响。 四、转基因玉米的展望 1)转基因食品能够很好地抗病虫害与抗除草剂,从而能够减少食品的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与人畜伤亡,减少投入的成本。 2)应用转基因技术所培育出来的植物具备耐贮藏之特性,能够很好地延长转基因食品的保存期,并能抗击干旱、耐盐碱与抗重金属。一部分高产量转基因作物还能提高当地的土地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持续增长的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 3)转基因食品能够改变食品的口味,并且提高食品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群体对于膳食的需求,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4)对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实施标志制度,积极强化针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检验与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科学技术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制定与完善相应的食品政策法规 * * ★如何“转”基因 一、转基因所需工具: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 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并在特定的切割点上 将DNA 分子切断。 1.“基因剪刀”——内切酶 切割 黏性性末端 2.“缝纫针” ——连接酶 连接酶的作用是: 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①作用: ②种类: ③质粒的特点: 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3.“交通工具” ——载体 二、转基因的流程 对照 对照 抗虫转基因玉米 三 转基因作物面积比例 中国无转基因玉米 全世界无转基因水稻 85% 39.5 83% (1)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 A 转基因作物成为超级杂草 B 基因漂移,近缘草成为超级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香港电影简史年表.docx VIP
-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ppt VIP
- 项目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过程课件.pptx VIP
-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ppt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戏剧教育与戏剧表演技巧培训.pptx VIP
- 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 课件全套 第1--7章 概论、新药的发现研究---新药选题与信息利用.pptx
- 2025年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研究报告-鼎帷咨询.docx
- 《AI时代新机遇》AIGC如何为教师赋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