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2016新版)正式课件概要.pptVIP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2016新版)正式课件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2016新版)正式课件概要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与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作者介绍: 李商隐画像 夜雨寄北 诗题分析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念家中的妻子,忆起与妻子共同剪烛芯的情形。 夜雨寄北 课文朗读欣赏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词解读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泛指东川一带的山。东川一带古属巴国。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诗词翻译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品析诗歌 品析诗歌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再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小组探究: 2.诗中说“正是江南好风景”,那么 “落花时节”有什么的特殊含义? 答:一语三关。 1、自然景色,是眼前暮春时节落花流水春去的无奈伤感; 2、国家层面,是由开元盛世的繁荣辉煌转变为安史之乱的凋零衰败; 3、个人角度,是杜甫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诗人杜甫与李龟年由年轻的意气风发到垂暮之年的老朽落魄。 小组探究: 3.联系诗句,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忆往昔(1、2句):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叹现实(3、4句):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理解训练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的诗句是: ————,——————。 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的诗句: ——————,——————。 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 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岑参(715-770),江陵人,唐代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强:勉强。 ③怜:可怜。 ④傍:靠近、接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试译诗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中心主旨: 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