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政史地]第7课戊戌变法
ks5u精品课件 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 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清朝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海军大国。 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人只身来到北京,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 ”。 6年之后…… 维新派新书发布会 ? 然而,上书不达…… 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发展 * * 黄海海战实景 林永升 邓世昌 民族危亡 救亡图存 引进技术 改变制度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7课 戊戌变法 贴照片处 康有为档案 生平大事 爱 好 婚姻状况 年 代 籍 贯 性 别 姓 名 康有为 男 广东南海 1858-1897 已 婚 上书皇帝 著书立说 办报开会 上书皇帝 著 作 人 物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仁学》 《天演论》 维新派这些作品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一 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 “合群非开会不可”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维新思想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发 ”。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签订《马关条约》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假如你是1895年的一位爱国仁人,请你也写一份“上书”,陈述怎样救亡图存! 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 ——《公车上书》康有为?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贴照片处 康有为档案 生平大事 爱 好 婚姻状况 年 代 籍 贯 性 别 姓 名 康有为 男 广东南海 1858-1897 已 婚 上书皇帝 著书立说 上书皇帝 办报开会 参与维新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帝 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5—36页“百日维新”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光绪皇帝为什么同意维新派进行变法呢? 2、维新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戊戌变法”为什么被又称为“百日维新”? 1、光绪皇帝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而 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便同意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政治 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但到了1898年9月21日被镇压, 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失败 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清朝的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在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并大肆地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至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不肯逃跑,被杀害。他们六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理性思考: 如何看待戊戌变法的成败? (2)意义: (1)失败原因: 维新时期的遗产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北京大学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