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伞形科【精品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子叶植物-伞形科【精品医学课件】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南、北柴胡性状区别 [显微特征] 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10余层细胞。皮层狭窄。 韧皮部宽,形成层呈波状或环状。 木质部导管大多排成“V”字形,其中间为木薄壁细胞,有木纤维束。髓较大。 散有油室,呈类圆形。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 黄棕色或灰棕色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长形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或圆簇状,常数个纵向排列。 木纤维呈长梭形,壁厚薄不匀,纹孔及孔沟较密。 螺纹导管的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木栓细胞常多层重叠,壁薄,微波状。 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或肾形,直5~16μm,长约至22μm,脐点点状、长缝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 有油室碎片。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1%,尚含内酯类、生物碱和酚类成分。 内酯成分主为4-羟基-3-丁基酜内酯、正丁烯酰内酯、洋川芎内酯、丁基酜内酯、藁本内酯等。 生物碱类有川芎臻(四甲基吡嗪)、佩洛里因。 酚类成分有川芎酚、阿魏酸等。 新蛇床内酯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 川芎嗪 佩洛里因 4-羟基-3-丁基酜内酯 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线状披针形;中部叶倒披针形,有平行脉7~9条,下面具粉霜。 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花梗细长,水平伸出,伞辐3~8;小总苞片5,花梗4~10;花鲜黄色。 双悬果长卵形至椭圆形,棱狭翅状。 北柴胡 狭叶柴胡 狭叶柴胡 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 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有5~7条平行脉。 复伞形花序多数,成疏松圆锥花序;总伞辐5~13。 双悬果果棱粗而钝。 [性状]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分枝。根头部有残留的茎基及纤维状叶残基,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近根头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白色。 气微芳香,味微苦。 北柴胡 南柴胡 北柴胡 南柴胡 残留众多纤维状叶基残余 残留的 茎基 [性状] 南柴胡 常弯曲,分枝少;根头部稍膨大,残留众多纤维状叶残基。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深皱纹,近根头处具横向疣状突起。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木部黄白色,裂片状。 具败油气,味淡。 败油气,味淡 平坦,不成纤维性 质软,易折断 红棕色或黄棕色 根较细,常弯曲,多不分枝 南柴胡 微香,味苦 片状,纤维性 质硬,不易折断 黑褐色或浅棕色 根呈圆锥形,常有分枝,支根发达 北柴胡 (条粗气香) 气味 断面 质地 颜色 外形 [显微特征] 南柴胡根横切面 木栓层约6~10层细胞。 皮层油室含黄色油状物。 木质部小型导管多径向排列,老根中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群有时连成圆环。 南柴胡根横切面 南柴胡粉末 1.木纤维 2.油管 [显微特征] 北柴胡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7~8层木栓细胞。 皮层窄,有油室7~11个,类圆形,略扁,周围分泌细胞6~8个。 韧皮部油室较小。形成层环状。 木质部占大部分,大型导管切向排列,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聚集成群,排成环状。 [化学成分]主要含五环三萜类皂苷柴胡皂苷含量约2%,并含少量挥发油。 并含菠甾醇、豆甾醇、22-豆甾烯醇、福寿草醇及少量挥发油;地上部分含黄酮类成分。 日本从我国购得的商品柴胡中提出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a~f,活性较显著的为柴胡皂甙a和d。 柴胡皂苷a R=β-OH 柴胡皂苷d R=α-OH 柴胡皂苷c [理化鉴别] 取粉末0.5g,加甲醇10ml,用力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于滤液0.5ml中加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甲醇溶液(1:30)0.5ml及磷酸2ml,混匀,水浴加热,溶液显淡红色至淡红紫色(柴胡皂甙)。 薄层层析 取粉末2g,加甲醇10ml,温浸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试;另取柴胡皂甙a、c、d对照品,以甲醇溶解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对照。分别取10μl点样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雾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磷酸试液,100℃加热5分钟,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如喷蒸馏水则均显白色斑点。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肝脏的作用 3.抗病原体作用 4.免疫作用 5.对胃、十二指肠的作用 [功效] 性微寒,味苦。 散风退热,升阳,舒肝。 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病症。 用量:3~9g。 1、和解退热:小柴胡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处方:柴胡、半夏各6.0,黄芩、大枣、竹节人参各3.0,甘草2.0,生姜1.0 应用:各种急性热病,慢性胃肠障碍,肝机能障碍,体质改善 2、疏肝解郁: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柴胡、当归、白术、茯苓各9.0g,炙甘草4.5g,煨姜9g,薄荷3.0g 应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