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tpclp2010-51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糖尿病诊治
糖尿病诊治 北京协和医院 向红丁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11.0mmol/L 随机血糖≥1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9% 2型糖尿病:90%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 妊娠糖尿病 IDF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腰围:男≥90公分,女≥80公分 TG高: ≥1.7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HDL-C低:男<1.03毫摩尔/升(40毫克/分升) 女<1.29毫摩尔/升(50mg/dl) 高血压:≥130/85 毫米汞柱或已治高血压 高血糖:空腹血糖 ≥ 5.6毫摩尔/升 (100毫克/分升)或已治2型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现状 病人剧增 危害巨大 可防可治 2007-2025年糖尿病患病状况 病人剧增 2010年糖尿病病人2.85亿,花费3760亿美元 2035年糖尿病病人4.38亿,花费4900亿美元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5~6%,病人总数约6000万 危害巨大 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甚至导致残废和早亡 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足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 可防可治 一级防治:非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 二级防治:糖尿病病人不得并发症 三级防治: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不残废或早亡 三五防糖法 不得糖尿病:做到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不得并发症:驾好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不致残早亡:实现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教育心理 饮食疗法 体育疗法 药物疗法 病情检测 治疗现代慢病的五驾马车 教育和心理疗法 教育: 增加糖尿病知识,减少无知的代价 心理:正确对待糖尿病,“ 既来之,则安之 ”,“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 饮食疗法 控制总热量:主食、副食、零食 合理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少量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 高纤维饮食:粗粮、蔬菜、水果、魔芋 清淡饮食 :少油、少盐、低糖 不动烟酒:戒烟限酒 运动疗法 持之以恒:每周5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 量力而行:避免强烈、竞争性运动,适宜心率 = 170 - 年龄 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 药物疗法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降压药、调脂药、降黏药、减肥药 对症治疗药物 中药:辅助降糖、降压、调脂、降黏减轻症状,预防糖尿病的相关病变 糖尿病监测 血糖:每月至少1次血糖谱(4或7次/天)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每2月1次 尿常规:注意尿酮体、尿蛋白及血球 体重/血压:首诊必查,1次/3月,此次高下次再测 血脂/血黏 :首诊必查,1次/每年,此次高下次再测 肝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决定次数 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体重达标:减肥-对付臃肿的杀手 血糖达标:降糖-对付甜蜜的杀手 血压达标:降压-对付无声的杀手 血脂达标:调脂-对付油腻的杀手 血黏达标:降黏-对付黏稠的杀手 综合治疗,全面达标 生活模式改善 针对性使用各种药物 争取全面达标 体重达标 血糖达标 血压达标 血脂达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达标 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高 血沉不快 纤维蛋白原不浓 红细胞压积、变形性、聚集指数正常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体重不宜过低,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 血糖不宜低于3.9毫摩尔/升( 70 毫克/分升) 血压不宜低于100/60毫米汞柱 血脂不宜过低,否则可造成内皮损害 血黏不宜过低,否则可加重出血 口服降糖药 定义:口服能够降糖的药物 种类: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 非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酮类 其他类:肠促胰激素 磺脲类 R1 - 苯环 - SO2 - NH - CO - NH - R2 磺脲基母核决定了其降糖作用,R1及R2决定 其降糖作用的特点 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素释放,不刺激合成: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cAMP水平及三磷酸肌醇水平升高 增强B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