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数学]植物组织培养课件1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第1章绪论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快速繁殖和作物脱毒 4、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 1.2.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带有一套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遗传基础,并具备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细胞全能性的实现条件和差异 全能性实现的条件: 细胞再生的潜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负相关。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1.植物的生活史(生命周期) 1.2.2 细胞分化、脱分化和再分化 脱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到分生状态的过程,而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团,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1.2.3 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再分化过程的两种途径 1. 器官发生途径: 由愈伤组织或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再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胚状体发生途径 再分化过程的两种途径: 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1.4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1、萌芽阶段:(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 2、奠基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中) 3、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我国学者在组培研究工作中的贡献: 1933年,李继侗等关于银杏胚胎的培养。 1935到1942年,罗宗洛,玉米等植物的离体根尖培养。 1951年,崔澂等确定嘌呤和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与根的形成条件之一。 后来罗士韦,李正理,王伏雄等关于幼胚和茎尖的培养工作都很有价值。 我国还先后研制出N6,C17等培养基。 叶诱导愈伤组织 受精卵 生殖细胞 体细胞 > > 离体状态 有一定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受 精 卵 合 子 胚 组 织 器 官 植 物 体 早期胚胎发育 分化 形成 构成 已 分 化 细 胞 愈伤组织 组 织 器 官 植 物 体 脱分化 再分化 形成 构成 2.植物组培过程(组培周期) 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永久性的适度变化过程。 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再次分裂、分化并形成不同组织,进而构成器官和植株的过程。 模式植物烟草组织培养的过程: 百合鳞叶培养 器官发生途径 外植体 愈伤组织 不定芽 不定根 再生植株 脱分化 再分化 愈伤组织 芽分化 再生苗 胚状体 小麦 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 魔芋胚状体 2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胚状体发生途径) : 是指在愈伤组织中产生出一些与种子中的胚相似的结构,即同时形成一个有苗端和根端的双极性结构,而发育成再生植株的途径。 外植体 脱分化 愈伤组织 胚状体 再生植株 再分化 分化、 成熟细胞 分生状 态细胞 茎芽、根的分化 再生植株 胚状体 器官发生 胚状体发生 脱分化 再分化 试管苗的形成 外植体 无菌接种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培养室 移栽 再分化 脱分化 植物组培技术基本过程 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1838-1839年,德国科学家Schleide 和Schwann发表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Haberlandt: 1902年,提出了 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观点: 贡献: 提出细胞全能性 首次进行离体细胞培养 高等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分割成单个细胞 小野芝麻和凤眼兰的栅栏细胞和虎眼万年青属表皮细胞 无分裂 细胞高度分化+培养基中无生长激素 Knop+蔗糖 1934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White 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获得成功。1937年,White发现3种B族维生素和IAA对植物生长有用。 创立了White培养基。 1943年White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的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P.R.White 1958年,英国科学家Steward 等用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的小植株。这是第一次获得植株再生成功,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个突破。 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用酶法从番茄幼根中分离得原生质体成功。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二个突破。 Edward C. Cocking 1962年,Murashinge 和Skoog 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MS培养基。 1964-1966年,印度科学家Guha 和Maheswari 在曼陀罗花药培养中首次由花粉诱导得到了单倍体植株。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