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地理第八章复习课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 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学习、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读图,提高学生析图的能力,并把原有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培养学生进行各种信息的整合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的能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3.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
⑴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
⑵黄土高原⑶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⑷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⑴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⑵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
在我国一些跨省的区域,它们或因自然条件相同或因人文关系紧密而形成内部发展紧密相连的空间地域,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就是从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流域.认识它们是如何求得区域内共同发展的。我们应该按照下面思路进行梳理:
1. 这是一个以什么因素为纽带所形成的区域?2. 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包括的范围有多大?3. 这个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如何?4. 影响这个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也就是区域发展中的问题。5. 区域发展的方向?
6. 本区域学习中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意图:理清复习思路,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师活动)发给学生导学提纲,按照提纲思路,进行分析整理本章内容。
附:导学提纲: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是一个以什么因素为纽带形成的区域?将这个跨省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
2. 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包括的范围有多大?
3.这个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4. 影响这个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5. 区域发展的方向?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是生态建设
6.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要明白一些什么样的道理?什么是水土流失?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理?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这是一个以什么因素为纽带形成的区域?
2.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包括的范围有多大?
3.这个区域内的环境有什么特点?4.影响这个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5.区域发展方向?长江沿岸地区要实现人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哪两个问题?
6.本区域学习中应该理解的基本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哪些?
(学生活动)) 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壑 成因:风成说
纵 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
横 自然原因 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的 原因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
︳ 严重的水土流失 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治和防洪
带来很大困难
黄 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土 脆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部参赛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讲评学案_孙国良.doc
- 让我们选择坚强说可设计.ppt
-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0.10.19.ppt
- 省级中学高一数学月考试题.doc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试卷一.doc
- 智盈标准件案例及讲解.ppt
- 北师大四年级上数学2-4单元复习.doc
- 武术教学18.doc
- 九年级精品完形填空集.doc
-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历考试复习题.doc
-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考前必读时评文章16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押题预测:中国精神.docx
- 2025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含解析.doc
-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重点中学2025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25届中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县2025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 迪卡侬环境要求详解.pptx
- DB32_T 4502-2023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评价规范.pdf
- DB32_T 4489-2023 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远程评审工作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