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的含义;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社会的定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节 社会学;一、定义;四、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和学科特点;一、社会学的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三、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四、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本章理论的难点;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一、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1.社会需要的涵义;2.社会需要的产生;3.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二、社会需要的理论;1.社会需要的类型;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述评;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1.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断提高;3.社会需要的满足;;;第三章 社会交往;一、社会交往的意义;1.社会交往的涵义;2.社会交往的意义;3.社会交往的类型;4.社会交往的理论;西方的符号相互作用论;二、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2.社会关系的涵义及类型;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三、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2.社会角色的类别;3.角色扮演;四、集体行为;1.集体行为的涵义与类别;集体行为的类型;2.集体行为的成因;3.时尚;;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人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3.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4.人有语言的能力;三、社会化内容与过程;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过程;3.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1.个性;2.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的关系;3.个性与族性;;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一、群体及其类型;1.人类群体的形成与特征;2.社会群体的类型;(1)初级社会;(2)次级社会;3.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4.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和功能;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家庭的起源和发展;2.家庭的类型;3.家庭的???会功能;三、中国婚姻与家庭;1.中国婚姻与家庭的传统;2.社会主义中国的婚姻与家庭;本章教学的重点;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1.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2.社会组织的要素与结构;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二、组织的目标与运行;1.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2.社会组织的结构;3.社会组织目标的制定;4.社会组织的运行;三、社会组织的管理;1.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2.科层制及其功能分析;;;第七章 社区;;一、社区与社区研究;1.社区的涵义;2.社区要素与社区分类;;;;二、农村社区;;;;;;2.农村社区的结构;3.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三、城市社区的特征;区分城市和农村是颇为困难的。;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2.城市社区的结构;3.城市社区发展;4.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四、城乡关系;1.城乡之间的对立;2.城乡差别;3.城乡融合;4.我国城乡关系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5.城乡对立与城乡一体化;。;?;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一、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1.社会分化;2.社会分层;解释社会分层的理论;二、阶级与阶层;1.阶级的起源与定义;阶级的起源;阶级的定义;2.等级与种姓;3.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三、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与阶层;1.我国的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2.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第九章 社会制度;一、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三、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第十章 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二、社会控制的方式;三、越轨行为;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成因;二、人口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四、贫穷问题;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二、社会工作;三、中国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及其原因;二、几种社会变迁理论述评;三、社会流动;??;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概述;二、社会现代化理论述评;三、中国的社会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研究概述;二、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三、资料的收集;四、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十六章 社会学发展综述;一、社会学的产生及早期代表人物;二、各国社会学发展综述;三、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四、现代主要社会学流派;五、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