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综试题.doc

[初三理化生]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综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理化生]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综试题

201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综试仿真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2.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目,主题为“绿色世纪”。最近,世界各国正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的指标。下列各种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概念的是 ( ) A.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D.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3.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B.洗涤灵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灵的吸附作用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需要吸收热量 D.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读出液体的体积 B.给液体加热 C.称取固体NaOH D.检查气密性 5.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格后,得出了下面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7 B.相对原子质量是58.91g C.质子数为27 D.钴元素为金属元素 6.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 A.在某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含碳酸盐 B.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将一种白色晶体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该盐一定是铵盐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火焰熄灭——集气瓶中所盛气体一定是CO2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B.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在铁制品表面形成烤蓝防锈就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蓝色的漆 C.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D.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 下列对所给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 B.火车铁轨夏天膨胀——铁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经过近4个月的飞行,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于2009年10月9日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最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此次发现,使人类移居月球成为可能。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 B.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