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土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评价报告-蓝山.DOCVIP

国土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评价报告-蓝山.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土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评价报告-蓝山

蓝山县国土资源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评估报告 一、险情概况 1、地质灾害隐患概况 根据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2015年6月完成的《湖南省蓝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蓝山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6处,其中20处日渐趋于稳定,属核销点。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剩余86处隐患点中险情中型4处,小型82处,潜在威胁人口2420人,潜在经济损失9204万元,具体详见下表1-1。 表1-1 蓝山县地质灾害隐患险情统计情况表 险情统计 灾点类型 隐患点 (处) 险情分级 威胁人口 (人) 潜在经济损失 (万元)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不稳定斜坡 0 0 0 17 340 1239 滑坡 0 0 2 43 1157 4184 崩塌 0 0 0 2 58 180 泥石流 0 0 2 9 633 2461 地面塌陷 0 0 0 11 232 1140 合计 0 0 4 82 2420 9204 另外,从各乡镇统计情况看,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数量不一,险情严重程度也不相同,潜在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差异较大。具体详见下表1-2。 表1-2 蓝山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情况统计 序号 乡镇 地质灾害隐患点处 潜在威胁人数人 潜在经济损失万元 1 楠市镇 4 190 818 2 祠堂圩乡 157 531 3 土市乡 385 1317 4 犁头瑶族乡 1 60 280 5 竹管寺镇 5 19 156 6 太平圩乡 1 50 135 7 汇源瑶族乡 3 46 168 8 塔峰镇 4 73 340 9 毛俊镇 226 895 10 新圩镇 167 593 11 紫良瑶族乡 209 625 12 所城镇 2 659 2767 13 浆洞瑶族乡 4 62 196 14 荆竹瑶族乡 6 68 193 15 大桥瑶族乡 5 49 190 合计 2420 9204 依据上表1-2可知,地质灾害隐患数量最多的为的为所城镇,其次为土市乡、荆竹瑶族乡、祠堂圩乡。威胁人数最多的是所城镇,其次为土市乡、毛俊镇。威胁财产最多的是所城镇,其次为土市乡。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内因 构成滑体主要物质是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堆积物,受构造活动影响,地层相对破碎,结构松散,浅层风化程度高;滑坡下覆基岩较为陡峭,这又是利于表层崩坡积物下滑的一大因素。高强度的降雨是形成滑坡主要外在因素 降雨是引发本次滑坡的诱发因素。据调查,灾害初现时间各个年汛期起,大量雨水渗入坡内,一方面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泥化软化滑动带,导致滑带粘聚力降低,另一方面岩土体充水饱和,增加了滑体的下滑力,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下,滑体易于发生滑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形成滑坡的外在因素 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扰动了斜坡的初始应力平衡条件,斜坡的应力平衡一旦打破,就会随之进行应力的调整,以求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可能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出现。 蓝山县软弱岩组、风化岩及残坡积土广泛分布,是不稳定斜坡发生的内在原因。 ② 人为因素 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修路、建房、耕田等,经过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扰动了斜坡的初始应力平衡条件,斜坡的应力平衡一旦打破,就会随之进行应力的调整,以求达到新的平衡。斜坡应力调整的宏观表现,就是斜坡发生变形破坏,从而可能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出现。 ① 自然因素 崩塌形成的自然致灾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 ② 人为因素 崩塌形成的人为因素主要为居民建房过程中对下端坡体的开挖,改变了坡体形态,破坏了其原本的受力平衡状态,使该坡段演变形成崩塌灾害。 (4) 地面塌陷灾害形成机制分析 ① 类型以土洞型塌陷为主 境内地面塌陷类型以土洞型塌陷为主,据统计,本区土洞型塌陷9处,占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总数的81.8%。岩溶地面塌陷2处,占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总数的18.2%。 ② 平面形态特征 单体塌陷的平面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少数呈不规则形状;剖面形态以竖井、漏斗状为主。 ③ 地面塌陷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关系密切 土洞型岩溶型地面塌陷都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关系密切,其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导致上覆土体周边应力发生变化,地下水水下降导致孔隙水压力消失,从而导致地面塌陷,尤其是水位变化频繁或者水位急降时,地面塌陷更容易发生。 (5) 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分析 蓝山县泥石流沟微地貌形态以斜坡及冲沟为主,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40°的陡坡。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植被主要为低矮灌木及杂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蓝山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及岩浆岩主要为第四系、泥盆系、寒武系及燕山期花岗岩。碎屑岩、浅变质岩及岩浆岩与泥石流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泥石流主要发育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