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空间技术与核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史-空间技术与核能.ppt

一、空间技术发展简介 1.空间与空间技术 空间: 稠密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太空、外太空) 空间资源: 没有国界、微重力、洁净、辐射,…… 困难: 引力、真空、温差、辐射; 空间技术三大支柱: 运载器、航天飞行器、测控技术。 2.运载火箭技术 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对火箭原理和航天理论进行科学构想; 1926年3月,美国人戈达德在世界上第一次发射液体推进剂火箭; 德国科学家奥伯特,1923年,1929年发表著书详细论证火箭、宇宙飞船等理论; V-2与冯·布劳恩 -1942年10月,V-2火箭发射,长14米、重13吨、推力达27吨,射程320公里; -二战末,德国生产6000枚V-2导弹; 美苏争霸,使得火箭、导弹技术发展很快。 3.卫星技术发展 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83.6Kg、96分钟一圈; 1957年11月3日,“卫星2号”发射成功:重达504公斤、小狗实验; 1958年,美国NASA成立,美苏争夺太空霸权; 1970年4月24日,我国“长征”1号发射“东方红”1号; 4.载人航天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飞入太空,逗留108分钟,绕地一周,安全返回地面; 1964年10月12日,多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太空行走;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10年内把1人送入月球,并使他安全返回”; “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载人计划、“徘徊者”探月计划、“勘测者”月球无人探测计划; “土星”5号火箭:直径10米、高85米、总推力6950吨;阿波罗飞船:直径4米、可坐3人;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被“土星”5号推向太空。 (5)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1971年4月19日,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由前苏联发射入轨; 1981年4月21日,美国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着陆前16分钟机毁人亡。 5.中国载人航天 总结与思考: 空间技术、载人航天的意义? 核裂变 原子弹 核聚变 和平利用核能 重金属元素铀一235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产生核反应,使这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更轻的原子核以及2~3个自由中子,还有β、γ射线和中微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核裂变。 核裂变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 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 二战期间,科学家西拉德动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罗斯福才批准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全力研制原子弹。 1942年8月,美国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9年,苏联成功研制原子弹,英国、法国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爆炸了自己研制的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1954年原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到1991年全球已有420座核电站在26个国家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27亿KW,发电量占全世界的16%。 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是铀235,它在天然铀中只占0.7%,其余的占99.3%的是铀238。 1吨铀一235〈U235〉在裂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约等于l吨标准煤在化学反应中所放出能量的240万倍。 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较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大原子核的过程。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 太阳内部连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过程,它的光和热就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目前已实现的人工热核反应是氢弹的爆炸,它利用铀(235U)或钚(239Pu)在裂变时发生爆炸而产生的高温,从而使内部的轻原子核发生剧烈而不可控制的聚变反应。 ? 1公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的氘,而这0.03克的氘可以产生相当于300公升汽油能量的聚变能量。 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人造太阳 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参加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合作计划(ITER) 热核国际反应堆投资强度大(总额高达130亿美元)数万名科学家投身其中。 人造太阳”将于2015年前全部建成。 思考题: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人类如何更有效地和平利用太空和核能? Ruther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