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2017年8月22日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VIP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2017年8月22日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 2017年8月22日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

2017年8月22日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试题分析】 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 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元稹《遣悲怀》塑造了一位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妻子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二是诗人形象(1)7)者 以上这些都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系统地了解到。 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涉及的人物形象主要有《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的诗人形象、《雨巷》中塑造的“撑着油纸伞”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的诗人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塑造的吃苦耐劳善良包容的“大堰河”的形象等。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请概括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南乡子·葵扇 (清)陈恭尹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 声价顿能添,安石①风流久不传。寂寞空斋谁是伴?翩翩。荷叶香来亦偶然。 【注】①安石:指谢安,晋代宰相,字安石。《晋书·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今广东清新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介绍了制扇所用的蒲葵的生长环境,描绘了一片翠绿繁盛、郁郁苍苍的景观,渲染了蒲葵生长地方的非凡美丽。 B.作者在上片以风趣的笔调点出了葵扇的作用,随后用“声价顿能添”来表明大家对免费唤取清风的葵扇的喜爱,纷纷购买。 C.词的最后用“荷叶香来亦偶然”,表明在葵扇的轻拂下,偶尔飘来荷叶香,在习习清风与阵阵香气的缭绕中,暑气自消,执扇者好不自在。 D.本词善于用提问引发读者思考,比如上片引发人们猜测,是谁能制作出这圆而精致的葵扇呢,充满了对葵扇的赞美之情。 E.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结构层次清晰,运用了比喻、对偶、设问、用典等多种手法,堪称咏物小词中的佳作。 4.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 一、 1.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可抓住关键词,根据诗歌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答。“如满月”“减清辉”明显是比喻,比喻女子思念丈夫而日益消瘦的情形。在表达效果方面,可从比喻的一般性作用,从生动形象或委婉含蓄的角度答出其描绘女主人公形象的效果。 二、 3. B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表明大家对……的喜爱”说法不当,“声价顿能添”是对趋从行为的嘲讽。E项,没有“设问”。 4. 本词写词人独处书斋,在淡淡的荷香缭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