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猝死PPT.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猝死PPT

第二十章 猝 死;二、猝死的特点 ㈠意外性 猝死的主要特点是其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突然死亡。猝死的意外性比突然性更具有法医学意义。 ㈡突然性 从发病开始到死亡的时间,WHO规定以24小时为限。 有的在几十秒钟内死亡,称为即时死 (instantaneous death)。 ㈢自然性与非暴力性 猝死的基本属性就是自然死亡或病死。判定猝死,必须首先排除暴力死因,并查明致命性疾病和器官机能障碍。 ;㈣常见的猝死诱因: 1.精神、心理因素:“喜、怒、哀、乐、悲、思、 恐”等,是引起猝死的常见诱因。 2.轻微外伤:打击颈部、心前区、上腹部、会阴 部等神经敏感区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而猝死。 3.过冷过热:气温骤冷、冷水浴、热水浴可致肺 部感染、虚脱。 4.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如疾 跑、登高、斗殴??搬抬重物等。 5.其它:暴饮暴食、过度吸烟、感染、性交甚至 睡眠中。 ;三、猝死发生的内外条件因素 (一)内在条件因素 1.各系统的潜在疾病:心血管疾病居首位。我国心 血管疾病猝死约占猝死总数的41%~54%。 2.性别: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 原因可能是: * 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 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燥者多; * 男性体力劳动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广等。 3.年龄:两个高峰:初生后~6个月;30~50岁之间。 4.种族与特异体质:有少部分属于生命器官急性功 能障碍,被称为原因不明的猝死,是目前法医学 界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尚待确证。 ; (二)外在条件因素 1.季节: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在北方以寒冷 的冬季、在南方以炎热的夏季猝死者为多。 说明防暑降温与保暖防寒在预防猝死发生 上均有重要意义。 2.场所:猝死可发生任何场所。少数死于医院的 急诊室或病房;大多数为医院外死亡包括 在工作中猝死、出差或旅游住在旅馆中猝 死、路上行走中猝死以及家中猝死等。 由此涉及医疗纠纷、生产事故、交通事 故、甚至怀疑到自杀、他杀。 ;四、猝死的原因 几乎所有系统的疾病均有引起猝死的可能性,但发生率不同。 * 成人猝死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 统或神经系统疾病疾病居次,消化、泌尿生殖 系统和内分泌器官疾病较少。 * 婴幼儿(0~5岁)猝死中,呼吸系统疾病占2/3, 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猝死的死亡原因,绝大多数通过尸体剖验和组织学检查等可查明,但仍有少数做了全面系统解剖,仍未发现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即所谓阴性解剖(negative autopsy)。 ;五、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猝死为自然病死。但有些被怀疑为暴力死(包括中毒);也有他杀后伪报猝死;还有些发生在与人争吵、殴斗以及不明情况下(有无传染病、流行病、工伤、职业病或医疗纠纷等),为查明死因、澄清死亡性质均应进行法医学鉴定。 (一)步骤 ① 认真仔细的案情调查; ② 全面重点的现场勘查; ③ 完整系统的尸体解剖; ④ 必要可靠的辅助检查; ⑤ 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二)意义 ① 法律方面:查明死因,解除怀疑,澄清是非(排除 他杀、医疗纠纷诉讼);说明猝死与损伤的关系; 揭露可能存在的犯罪(疾病+谋杀→死因竞争,发 现罪犯)。 ② 医学方面:丰富发展相关医学科学。通过猝死尸体 解剖,研究猝死病因、病变、机制→提高临床抢救、 治疗和预防水平。推动法医病理学的教学和科研。 ③ 死因统计:猝死的死因统计是全社会死因统计资料 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猝死发生在医院外,法医 学尸检补充之。全社会死因统计对一个国家和地 区医疗健康水平的观察、医学科研和防治措施的 制定均有重要价值。;(三)死因分析及鉴定结论 1.死因明确: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显著足以说明死因, 并排除致命性的外伤、机械性窒息、中毒等。 2.自然性疾病同时体内有药(毒)物:如检出致死量的 毒物或药物,判定为中毒死。如药物量少,应注意 是否与治疗、嗜好或职业接触有关;注意疾病是否 严重并足以致死。 3. 器质性病变较轻或不明显: *器质性病变较轻,结合症状确定死因:冠状动脉 粥样化呈2~3级狭窄,生前无明显症状,只能推断 死因;生前如有心绞痛发作史,可判定冠心病死; *病变轻微不足以确定死因:采取排除法。必须排除 暴力性死亡;慎重诊断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