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3现代医学导论(中医)2011PPT.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现代医学导论(中医)2011PPT

现代医学导论 中医的基本概念 生命学院 王莲芸 教授 中医的基本概念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八纲辨证 3.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4.清热药的基本作用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3.恒动观念 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 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 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其荣在唇 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 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 2.辨证论治 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相互联系。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举例 阳 天 昼 春夏 热 光 亮 活动 上升 向外 兴奋 亢进 功能 阴 地 夜 秋冬 冷 晦 暗 沉静 下降 向内 抑制 衰退 物质 人体的阴阳属性举例 组 织 辨证 脉 象 四气 五 味 阳 表 背 肌肤 六腑 气 卫 实证 热证 浮 数 洪 滑 升 浮 辛 甘 阴 里 腹 内脏 五脏 血 营 虚证 寒证 沉 迟 细 涩 降 沉 酸苦咸 自然界与人体五行归类示例 自 然 界 五 行 人 体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酸 青 风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苦 赤 暑 夏 火 心 小肠三焦 舌 脉 喜 甘 黄 湿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燥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咸 黑 寒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足三阴经 头 胸 腹 手 足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少阳 阳气初生 太阳 阳气大盛 阳明 阳气极盛 少阴 阴气初起 太阴 阴气大盛 厥阴 阴气殆尽 针灸穴位口诀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颈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 胸肋内关谋。 足三里的简便取穴法 委中——膀胱经 [位置]:膝窝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内 关——心包经 [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虚烦,胃痛,呕吐,癫狂,头晕,肘臂挛急,呃逆,失眠等 内关 2.八纲辨证 八 纲 阴阳既是概括病征类别的一对纲领,又是八纲的总纲。 表里是表示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八 纲 辨 证 摘 要 表 临 床 表 现 舌 象 脉象 阳 证 表证 恶风寒,发热,头身酸痛 苔薄白 浮 热症 发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干燥 数 实证 精神亢奋,气粗,胸腹胀满,疼痛拒按, 小便涩痛,大便秘结 苔厚腻 实 阴 证 里证 里证有虚有实。举脾虚为例:腹满喜按, 食少便溏,四肢倦怠,面黄体瘦 舌 淡 沉 寒证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清溏 舌淡,苔白润滑 迟 虚证 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身倦无力,隐痛喜按,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苔 少 细 3.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四气五味是中药性能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概括药物作用的纲领。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指药物的 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扁鹊 寒、热、温、凉 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多数属于寒凉性质,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多数又属于温热性质。寒凉药物多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如银花、石膏等。 温热药物多有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等作用,如干姜、附片等。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平和,但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故仍称为四性。 辛、甘、酸、苦、咸 ①辛 能散、能行。 散是发散。如: 麻黄发散表证 行是行气、活血。如: 香附行气止痛 红花活血化瘀 ②甘 能补益,和中,缓急,常用于治疗虚弱证的滋补强壮药物。如: 人参、黄芪能补气 熟地、麦冬能养阴 甘草、大枣能和中 辛、甘、酸、苦、咸 ③酸 能收、能涩。常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带下等证。如: 五味子收敛止汗 乌梅涩肠止泻 金樱子涩精止带 ④苦 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如: 大黄泻热通便 黄连清热解泄火 苍术燥湿健脾 黄柏清虚热治遗精 辛、甘、酸、苦、咸 ⑤咸 能软坚、散结、泻下。常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瘰疠。如: 芒硝通便润燥泻下 牡蛎软坚散结,能治 痰核瘰疠、痞块 归经 归经 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药物归经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 归经 药物的归经同治疗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药物对所归的经其治疗效果就明显,对其他经的治疗小或无。 如寒性药物可清热 黄芩(归肺经)善清肺热 黄连(归胃经)清胃热 黄柏(归大肠经)偏于清下焦热 4.清热药的基本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