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11-2 石油和天然气(国家级精品课程).pptVIP

《矿床学》11-2 石油和天然气(国家级精品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床学》11-2 石油和天然气(国家级精品课程)

干酪根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作用 1.石油和天然气成因 多年来关于石油和天然气成因一直存在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2种观点。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有机成因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主要依据是: ①迄今已发现的油气田绝大部分分布于沉积岩中,油气中主要化学成分各种烃类与沉积岩中分散的烃类十分相似; ②主要成油时代往往是地史中生物大量繁殖时期。 对沉积岩的研究表明,各种沉积物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其中,泥质岩平均为2.1%,碳酸盐岩中为0.2%,砂岩中为0.05%。 目前已能从沉积有机质中提取氨基酸、类脂物、醣类物质、烃类及沥青组分,但它们只占有机质中很少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是高分子残渣-干酪根。干酪根系指存在于沉积岩和沉积物中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干酪根可以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腐殖酸的一部分产生出来。1962年享特首次在隔氧条件下加热干酪根获得了烃类化合物,尔后提出了“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观点,根据很多沉积盆地中干酪根和烃类含量变化关系研究,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观点正在被广泛的接受。 石油烃类成因(据Kazuo Taguchi,1988) 1-生物合成;2-有机质转化成烃类;3-有机质转化成干酪根 石油烃类成因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对干酪根的热解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干酪根随埋深的增加变化的规律,右图表示了干酪根演化成烃模式。 从0~1km属于成岩作用干酪根未熟化阶段,该阶段从生物聚合随埋深增大发生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形成部分甲烷及残留沥青; 从1~3.5km属于成岩期后的后生作用,由于地温随埋深一起增大,干酪根发生热降解,干酪根分解为液态石油、气态甲烷和“湿气”; 3.5km以下由于静压力较大,温度较高,发生变质作用,烃类完全成为气态或石墨(非有机质)。 物源和保存条件 大量的有机质来源和保存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生油的物质基础,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沉积在水底的有机质的数量和保存条件. 浅海泻湖及海湾湖盆以及三角洲地带是有利环境,滨海区海浪作用强,不利于有机物堆积和保存,深海区水体深,有机物质含量少。 合适的深度和适宜的温度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发生生油化学变化。这种环境还要有稳定性,因为生油化学反应需要足够的时间。 构造条件 长期缓慢下降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有利构造条件,长期缓慢下降的沉积盆地才能有大量有机质的带入,并和同时形成的沉积物一起埋藏起来。只有沉积物下降到相当的深处才能保证温度和压力升高,使有机物质热解转化成石油。含油盆地沉积厚度一般很少小于1~2km,我国东部含油盆地沉积厚度都在6~7km上。 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对石油的生成和保存都不利。但地壳长期缓慢下沉过程中伴随着周期性的振荡运动可以造成有利于生油和储层沉积层的交替,形成有利的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的组合。 生油层 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为生油层(source bed)。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具相应岩性-岩相特征的一系列生油层与其所夹的非生油层的组合称为生油层系。如果在生油层系中有储集层存在,那么生油层系就称为含油层系。 细粒沉积层是良好的生油层,主要是泥质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泥质岩类包括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等,它们是在安静缺氧环境下一定深度的稳定水体中形成的。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与泥质沉积物一起大量堆积,并向油气转化,这类岩石因富含有机质及低铁化合物而颜色发暗。 生油层主要特征 生油层类型 岩石类型 颜色 结构 层理 自生矿物 化石 油气显示 粘土 岩类 以泥岩和页岩为主,其次为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 灰黑色、深灰色、灰色、灰绿色 泥级-粉砂级 页状、厚层状、块状 富含黄铁矿 丰富 偶有原生油苗 碳酸盐岩类 生物灰岩、礁灰岩、泥灰岩、石灰岩 灰黑色、深灰色、褐灰色、灰色 隐晶-粉晶 中厚-厚层-块状 含黄铁矿 丰富 偶有原生油苗 (转引自冯钟燕,1984)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石油生成后,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层内,要形成油矿(油藏),还需要通过各种外力作用,首先将生油岩中分散的石油小液珠运移到一定石油圈闭(油捕)中聚集并保存形成油藏。使石油运移的主要作用是压力、浮力、毛细管作用、水的流动等。 油滴在亲水碎屑岩孔喉中运移示意图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压力 压力包括静压力和挤压应力。静压力是造成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生油岩层被上覆静压力慢慢地压实,岩石孔隙度随之降低,使其中的流体被挤出,流到压力较小的有孔隙的地方。有人作过估算,泥质沉积物埋深350m时能挤出50%的水,埋深1200m时能挤出85%的水。当生油岩层受到挤压应力作用时,岩石褶皱变形也可以挤出一部分流体。 浮力也有助于流体运移,因为油气比水轻,由于重力分异而浮于水面,多孔倾斜岩层最易造成油气沿倾斜岩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