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怕鬯伎继10-1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怕鬯伎继1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 2、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9、10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3 第一章 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与意义。28、29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30、31 6、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34-36 7、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9 8、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9、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3-44 10、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45 1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46 12、简述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47 1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7 第二章 14、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64-65 1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68-69 16、认识的本质及其过程。67、70 1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73-75 18、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77 19、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83-84 20、简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辨证关系。89 第三章 2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94 2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5 2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97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102-104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107-108 26、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3-115 2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125 2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0 第四章 29、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141 短 30、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45 31、简述价值量的决定。145 3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积极作用。147 33、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34、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52-153 35、简述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154 36、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60 37、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及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158 38、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162 39、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和正常循环的两个条件。165 40、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164 41、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67 42、试述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170 第五章 43、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185 44、简述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84 45、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及其实质。188 189 4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 194-196 47、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原因和实质?198-202、204 第六章 48、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213 49、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214 50、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236 第七章 5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255-257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材40页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