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儿童影视
儿童电影 : 是对儿童的理解和关爱??
2009-10-10 16:50:44|??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 电影也有自己的童年。一百多年前 ,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 , 乔 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队》、《仙女阁》、《太空旅行记》 , 阿尔弗来德·科林斯 的《汽车中的结婚》等片 , 无论就其形式短小、内容简单而言 , 还是就其以趣味 性为主而论 , 都更适宜于儿童欣赏。初期的电影院 , 即所谓“ 幻影院” 或 “电气剧 院 ”的足足一半观众是少年儿童。因此,儿童是这门新艺术最初的主要观众和最热情的崇拜者。乔治·萨杜尔说 :“在电影尚未成熟的时期里,它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的确 , 在童年 , 电影就和孩子有了相当的默契和缘分。多少年来 , 电影以它迷人的风景牵引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目光 , 引领着我们步步成长 。
一、儿童电影的历史之路
??? 1 、从观念走向生活??? 说起中国的儿童电影 , 似乎总要提起《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红孩子》 , 但其间透出的成人化倾向和非儿童化情趣决定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 成了革命题材影片的副产品 。 随着现实主义的回归 , 对人性复苏的呼唤 , 儿童电 影与整个电影创作一样 , 从形象的 “高大全 ”回到了人间烟火之中 , 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受到创作者们的极大关注。??? 最突出的是让少年儿童介入生活织就的经纬 , 凸现他们在其中颜色分明的苦乐悲欢。如《红发卡》、《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我只流过三次 泪》、《最后的彩虹》等。《红发卡》把孩子置身于家庭的游涡中 , 经历艰难与坎坷 , 细致刻画他们风雨来临时的生命历程。《我只流过三次泪》则是描写孩子的独立生存意识 , 凭借自己的信念使命运绽放出亮丽的花朵。这一类影片表现了风雨中的童年 , 塑造出在艰难中前进的少年形象 , 在沉重的格调中张扬孩子们坚韧的生命力。??? 其次 , 清新的校园生活也在银幕上生动呈现。《豆楚年华》、《我和我的同学们》、《男孩女孩》、《花季雨季》等 , 小小少年 , 都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和灵秀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 无论是《豆寇年华》里曹眯眯、姚小乐们绚丽的青春 , 《男孩女孩》里同学们纯真的情谊 , 还是《花季雨季》里谢欣然、林晓旭们的多梦时节 ,无不极富蕴涵 , 极耐咀嚼 , 流溢在银幕内外的是一片闪烁着梦与真的动人诗篇。??? 2 、从群体到个体??? 长期以来 , 儿童电影创作有一种共性:即重视儿童的群体性 , 忽略儿童的个体性。表现为紧紧围绕少年儿童所处的集体 , 突出其中的矛盾冲突 , 展现他们的 成长过程 , 通过他们的变化歌颂现实 , 督促孩子们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 塑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显然是对儿童题材并不全面的理解和表现。 80 年代以来的儿童电影则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与儿童本位论观念重新浮出水面不无关系。 1919 年 10 月 , 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谈到“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 , 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 , 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 , 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 所以 , 一切设施 , 都应以孩子为本位。“儿童本位”成为当时文化界的共识 , 其有关理论表述被概括为“儿童本位论 ”, 它为人们正确认识儿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o??? “儿童本位论”是针对儿自身特征所进行的理论概括 , 强调儿童不再是对成人的重复与模仿 , 她们有自己完整的人格 , 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不同于成人的人生观 , 儿童世界是区别于成人的别样世界。新时期以来 , 曾经几经波折 , 几度阻断的儿童本位观念又为儿童电影的剧作打开了春光明媚的空间。创作者把目光从群体移向了个体 , 展露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 呈现出少年儿童中的“这一个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芬芳 , 仿佛更容易沁入我们的心田。”同时 , 影片的精神意蕴又不仅停滞在个体身上 , 它能引领我们的目光向高远处飞翔 , 看到更多的景观。《红衣少女》正是这样的作品。影片改编自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细致描绘了安然这个女孩子面对清新、复杂的生活一起迎面而来时的心路历程 , 她的率真 , 她的困惑 , 她的执着 , 她对虚伪的拒绝 , 她对真诚的守 , 望 , 都化成流动的影像。而在安然那双清澈明净的眼黯里又分明倒映着斑斓的现实和迥异的人生。我们看到安然 , 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并非纯真的年代 , 看到影像背后的喜悦和忧思。??? 还有《红樱桃》。这是二战中两个中国儿童在苏联的故事 ,“确实儿童就是儿童 , 己没有把儿童当大人 ”。影片的聚焦处是楚楚和罗小蠢 ,他扪在战争中的颠沛流离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