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理援救:分5个阶段.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是精心选出来的精品文档,对您的生活和学习将会有所帮助!

地震后心理援救:分5个阶段 地震后心理分五个阶段来援助 第一阶段:直面死亡接纳惊恐 当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的时候,无人可以真正做到不去惊慌。内心泛起的惊恐感受无疑是身体的一种本能保护。惊慌其实并不可怕,但惊慌对于每个个体的影响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在地震中遇难的群众们首先就是接受现实,接纳暂时的恐惧。告诉自己没什么可怕的,最坏的情况不已经面对了吗,我不还是依然无恙吗;我虽然害怕死亡,但是我不会被死亡吓到。 在心理学里面,接纳并直面恐惧,往往比盲目认为自己无比强悍更容易摆脱急速心跳带来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所以,往往亲历死亡的人比未视死亡者更坚强勇敢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阶段:积极暗示激发勇气。在危难面临,软弱和勇气都是人的本性。刚才提到接纳自己软弱的一面,并非是让自己一直颓废,一直软弱下去,相反是给心灵一种缓冲和压力释放。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现实和接纳惨痛以后,人的勇气随后就有被激活的可能。当我们可以窥探到事情本质后,不再盲目,也不会轻易再被余震吓倒。相反,我们积极学会自救的谋生手段,让勇气充满心间。此时告诉自己,危险很快就会过去,我要用信心来迎接现状。 心理学认为勇气、镇定、毅力,其实每个人都有。那是在战胜软弱、无助、失望后被激发,涌现出来的力量。身处困境的人往往被激发出来的勇气更可以抵御由灾难带来的更现实的困境,诸如粮水短缺,疾病伤痛等等。 第三阶段:深度建构爱和归属感。房屋倒塌、财物损失、亲人亡故、通讯中断等等这些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被掐断,无疑带来巨大恐慌。若在幸免遇难后,我们往往急需确认自己是否被世界抛弃。心理学里面所谓的“归属感确认”。灾民往往会通过寻找亲人的下落、寻找朋友的行踪,尽快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机构联系上,来确认自己没有被遗弃。此时,沟通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能与家人通话哪怕一分钟,能与亲人哪怕一个简单的拥抱,能给小孩一下浅浅的抚摸……他们需要爱的表达,需要有归属感的确定。 心理学以为,过度的安慰和需豪言壮语都不切实际。只需默默陪伴或者让灾民知道他被大家挂念着就好。一个短信“你在灾区一切还好吗?”就可以让人心暖而忘却暂时的伤痛。拿起手边的电话和手机,灾区的朋友太需要听到乡音的问候,太需要关爱的传递了。 第四阶段:灾区互助重建控制感。一个小小的操场露天露宿能够容纳上万人。大家在漆黑的夜晚,其实都是心慌慌的。忐忑不安需要被安定下来。心理志愿队深入灾区一线,可以将大家有组织地整编,由心理志愿者为大家安抚,传递信心,讲授自救互救的科学方法。 惴惴不安往往是过度关注身边的一举一动而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当被编制成小团体,大家主动互助,互相安慰,聊天陪伴,就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我们通常意义下都会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好,这时帮助别人不仅可以分散紧张的注意力从而得到舒缓,更可以恢复自己的独立意识。由于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丧失了自我控制感,所以力所能及互助,为我们重建控制信心。当控制力再次浮现,可以将恐惧,焦虑,控制到最小程度。 第五阶段:国家主旋律升华。未来最强有力的一定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表现。我们的空降部队快速出击,省内高速快速回复,救护和供给不断跟进。再加上媒体的准确快捷地报道,无疑都会给灾区人民以信心。当国家领导人深入一线,当救灾的好消息接连不断。这不仅仅是一条好消息,灾区人民太需要,当这些好事被大家口传时,就会聚集力量。当国家为灾民做出有效决策和行动时,就是最大的心理援助。 如何安抚地震失去亲人的受难者? 不要去阻止当事人的哭泣,阻止当事人的那些不伤害他人与环境的情绪表达; 提供必要的生活与物质上的帮助,以及必要的照料; 尽可能提供一些让当事人感到安全的措施(如某些人际关系和环境); 切忌死缠着当事人,讲那些关于失去了亲人如何看待人生之类的大道理; 如当事人愿意讲话,有人倾听和关注是很重要的; 在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断时间里,当事人最好有人陪伴,不要独自一人,闭门独居!尽可能地和亲友在一起,分享自己体验; 在30天之后,如有条件的话,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做心理干预(如EMDR眼动治疗、仪式化技术、未完成事件的处理、和意象对话等技术干预),或参加团体治疗。 本文出自: 哇嘎视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