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证验收汇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炭生证验收汇报

纳雍张维煤矿 关于煤炭生产许可证验收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纳雍张维煤矿,向前来我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矿的各级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矿于2008年6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开工建设,各系统均严格按照《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进行建设。至2012年3月,基本完成矿井建设主体工程。2012年6月20日,市工能委对我矿进行了联合试运转现场验收,2012年9月25日,纳雍县工能局以县工能通[2012]76号文转发市工能委《关于对纳雍县张家湾镇张维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批复》。2012年12月26日,毕节监察分局对我矿进行了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现场验收,安全生产许可证号:(黔)MK安许证字[1082]。安全设施设计验收后,我矿进一步完善了各大系统和安全设施建设,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下面,我就矿井建设工程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我矿为整合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年。在矿区中部,+1708米标高穿层布置两条井筒,即主平硐、行人平硐。在主平硐施工800m后,布置联络巷与回风上山联通,回风上山与回风斜井联通形成通风系统。通过材区段料斜巷揭穿6-3、8号煤层,并于井筒两侧布置采掘工作面,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矿井有6-3、8、16、20号四层煤,为缓倾斜煤层,划分为上中两组煤,6-3、8号煤层为上组煤,16、20号煤为中组煤。首采11采区,采区内采用集中联合布置,首采工作面布置在6-3号煤层中。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区面积3.0132Km2,可采储量为610.8万吨。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区域内属低中山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 二、矿井建设的各项批复情况 根据黔煤办[2006]97号《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我矿由原张维一号煤矿和坐窝煤矿整合而成,为整合改扩建煤矿。 2007年10月,我矿取得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纳雍县张家湾镇张维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02012021120123181)。 2007年11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贵州鑫楚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纳雍张维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原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于2007年12月4日以黔煤规字[2008]428号文予以批复。 2008年5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贵州鑫楚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纳雍张维煤矿安全专篇》。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于2008年5月11日以黔煤安监水字[2008]108号文予以批复。 由于原设计只有一个安全出口,2011年11月,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察设计队编制完成了《纳雍县张家湾镇张维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贵州省能源局于2011年10月以黔能源煤炭[2011]622号文予以批复。 2011年11月,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察设计队编制完成了《纳雍县张家湾镇张维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贵州煤矿安全监督局毕节监察分局于2011年12月以黔煤安监毕 [2011]217号文予以审查批复。 2012年8月6日,毕市工能复[2012]138号文批复我矿进入联合试运转。 2013年1月16日,黔煤安监毕[2013]010号文件对我矿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进行了批复。 三、各系统情况 (一)矿井开采系统 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平硐在+1707.8m标高采用穿层布置,方位176°,掘进272m后变方位209°+3‰坡度继续掘进526m,布置井底联络巷,与回风上山贯通。主平硐主要担负进风、运煤、运矸、运料任务;行人平硐在+1708m标高采用穿层布置,方位176°,+3‰坡度掘进268m,然后以209°方位,25°坡度掘材料斜巷,至+1785m标高后掘运输下山,至+1708m标高落平,布置73m平巷与井底联络巷相通,行人平硐主要担负通风、行人任务;回风斜井在+1825.38m标高以161°方位,-15°倾角掘进100m,至1803.65m标高后位于6-3煤层顶板10m位置,以209°方位、-15°倾角掘到+1708m标高与主平硐联络巷贯通,形成通风系统;回风斜井作为矿井专用回风之用,净断面为8.8m2,采用锚网喷支护。主平硐、行人平硐净断面均为11.4 m2,均采用工字钢、锚网喷支护。 首采区在主平硐各区段布置区段材料斜巷与6-3、8号煤层联系,运输上山分别布置各区段行人联络巷与6-3、8号煤层联系,在回风上山中各区段布置回风斜巷与6-3、8号煤层联系。首采工作面为11采区井筒西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