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12 李清照词二首 (共15张PPT).pptx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12 李清照词二首 (共15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12 李清照词二首 (共15张PPT)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目标导航学法建议1.了解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不同。品味李清照词中蕴含的抚今追昔、感怀伤世的幽怨之情。2.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作品风格,体会辛词沉郁、豪壮、狂放的特点,以及他在词中表现出来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3.了解姜夔及其词风,掌握《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4.了解王沂孙及其词作的背景与内容,学习借景抒情、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目标导航学法建议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的词风。2.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抒发的感情。3.学习分析词眼和用典,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12 李清照词二首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探寻背景(1)《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其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候,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2)《永遇乐》叙述李清照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此词写的不是她的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宁肯待在家里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碎,可是这样一些细微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晚年的悲凉心境。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连线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词》,代表作《声声慢》。“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形容的便是李清照。她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识记字音 2.理解词语 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声声慢》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结合词人的身世遭际,谈谈这个“愁”字包含了哪些内容。提示:“愁”字包含了词人的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孤独之病等,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声声慢》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提示:(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上片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字字打动人心。“寻寻觅觅”,写四处张望若有所失的神态,表现内心极度的空虚;“冷冷清清”,由天寒暗示社会冷漠,表现内心的孤独;“凄凄惨惨戚戚”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直抒内心极度凄惨、悲苦的心境。下片“点点滴滴”再次运用叠字,突出悲苦之情缠绵如不绝细雨,直穿心底,难以排遣。如此大量地运用叠字,并且取得这样好的艺术效果实乃前所未有,堪称奇特大胆。(2)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全篇纯用口语,朴素自然,毫无斧凿之迹。词面意思似浅实深,令人回味无穷。词人描绘的几个画面,其深层含义,难以一时体味尽然。“声声慢”属慢曲,拖音袅娜,饮恨吞声,更增缠绵悲愁之情。通篇又用仄韵体,押入声韵,读来短促幽咽,悲愁之感、哀叹之情更见浓郁。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绘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的图景,与全词的意境是否吻合?提示: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下面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邀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伤感。接下来的一声“人在何处”蕴含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提示: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节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念着往昔的元宵节盛况,想在观赏今昔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悲凉!永远的李清照(节选)打开宋词,我仿佛看见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衣裙飘飘,婉婉约约卓然立于那些长短句之上。……如果李清照一直沐浴在风花雪月、暖衣美食之中,整日悠闲地吟诵着那些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的词作,那么,在恒河沙数的中国古代的文人中,也许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罢了,“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在她身边白白走过”。然而,“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似乎已经成了文人的宿命。……公元1126年,李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