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卢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课堂语言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写一首《天净沙秋思 》 天净沙!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故都人在独叹。 课前预习 1、掌握生字词:潭柘寺、开拓、拓片、椽子、房檩、落蕊、花蕾; 2、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文中以几幅图景来写故都之秋的特点?请为每幅图景拟一个小标题,要求用词简约、优美且工整。 3、划出文中你认为优美的文句,并做赏析; 4、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西湖十景中最有诗意的四个景点名:柳浪闻莺、曲院风荷、三潭印月、断桥残雪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作者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2 、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 一、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起;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分说故都的秋的特色;此部分用几幅秋之图景来描绘作者眼中的秋? 第三部分:(13-14自然段)总括,在对比中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念之情。 图片1 二、语言表达训练:为故都之秋的五幅图景拟小标题 1、清晨小院品清秋;落寞槐蕊感寂寥; 秋蝉凄切处处唱;秋雨桥头道秋凉; 微黄秋果添秋意; 2、残垣蓝朵、小院静观;落蕊铺地; 寒蝉嘶鸣;雨桥叹凉;胜日秋果; 三、解读重点语段(3-12),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 这五幅秋景图的描绘了怎样的秋色、秋声和秋味? 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 探究:作者笔下悲凉之秋的审美情趣是否和古人一致? 我们在《 故都的秋》中所感觉到的郁达夫式的悲秋,固然有中国文人传统的血脉,但是,隐隐约约也还可以感到一些区别。在郁达夫的《 故都的秋》中,传统的悲秋主题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那就是秋天的悲凉、秋天带来的死亡本身就是美好的,诗人沉浸在其中,却并不是什么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是人生的一种高雅的境界。 这就不但颓废,而且有点唯美。 从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中国的传统审美情趣,而且还有西方的唯美主义,以恶为美,以丑为美,以死亡为美。 (孙绍振《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悲秋 、颂秋? 品味语言:罗列意象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是否可以用文中赏秋过程中描写的景观来仿写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四、品味语言 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3、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4、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修辞 1、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成份的排比、分句的排比、单句的排比、复句的排比。 整 体 感 知 * * * * * 图片2 图片3 碧绿的天色、青天 一丝一丝的日光 (清冷) 破屋、破壁腰 (冷落、萧条) 蓝朵、落蕊、秋草 (悲凉) “静对”、“细数” (静) 观秋色: 淡绿微黄的枣子 (清冷)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残鸣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静(反衬) 听秋声: 落蕊轻扫 秋雨淋人 (悲凉) 品秋味: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红楼梦》林黛玉的葬花词) …… 中国诗歌中秋的悲啼 诗文中的秋(11) 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景象,传达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秋味,这是一曲悲凉的颂歌。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黄酒 与 白干 稀饭 与 馍馍 鲈鱼 与 大蟹 黄犬 与 骆驼 喻体 比喻 味烈味深味浓味久 味润味浅味淡味短 本文描绘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味”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