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 06 艾滋病PPT
六、实验室检查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 2.免疫学检查 T细胞总数↓,CD4+ T细胞↓。 3.病原学检查 (1)主要检测HIV抗体:酶联免疫法常用,为初筛试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为确证试验。 (2)抗原检测。 (3)PCR法检测HIV核酸,可定量。 六、实验室检查 3.病原学检查 HIV 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感染/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 病毒载量变化可预测疾病的进程、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以及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结合CD4细胞计数更有效。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原则 注意各种高危因素,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应慎重。 (二)诊断标准 急性感染期:高危因素,类传单样表现。血清学检查确诊。 无症状期: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二)诊断标准 艾滋病期: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加16项指示疾病(1项肿瘤、1项体质性疾病、2项中枢疾病、12项各种严重的机会感染)中的任何一项;或者HIV抗体(+),而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 (三)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许多疾病相混淆。 免疫缺陷改变须与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相鉴别。 急性期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结缔组织病等相鉴别。 淋巴结肿大应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特别要注意与性病淋巴结病综合征鉴别。 艾滋病期表现复杂,对不明原因的机会感染和肿瘤发生者高度重视。 八、预后 艾 滋 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金荣华 一、概述 (一)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美国,5名同性恋中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均有免疫功能减退,主要是CD4+ T细胞的数减少。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同年6月美国CDC最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1983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首次分离鉴定了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年在非洲发现异性间传播并发现HIV-2。 (二)概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二、病原学 (二)HIV形态 HIV球形/椭圆形;直径直100~120nm。 外层为类脂质包膜、表面有锯齿样突起包膜——糖蛋白gp120、gp41。 Gp41为跨膜蛋白,能辅助HIV进入细胞。 内有圆柱状核心, RNA、RNA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有核心蛋白P24、P6、P9包裹。 核与膜之间有基质蛋白P17。 (二)HIV形态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HIV全长约9.2kb,含有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病毒感染因子)。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HIV具有极大的变异性,各基因的变异程度不同,env基因变异率最高。HIV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包括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导致的随机变异、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病毒DNA与宿主DNA之间的基因重组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其中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 (四)HIV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钟失去感染性,100℃,20分钟灭活。 对75%酒精、0.2%次氯酸钠、5%~8%甲醛及有机溶剂敏感。 HIV对紫外线、X射线不敏感。 三、流行病学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器官移植、人工受精、注射/吸毒); 母婴传播。 传播方式 效率(1/100次暴露) 男 女 0.1~0.2 女 男 0.033~0.1 男 男 0.5~3.0 母 婴 13~48 血液(血制品) 90~100 三、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男性同性恋; 性乱; 静脉药隐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艾滋病感染者所生的婴儿。 三、流行病学 4.流行概况 2011年全球仍存活有3千多万HIV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宜宾市叙州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制度.doc VIP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3.5 分数乘法(三)(1).docx VIP
- 结构加固方法及其选择.ppt VIP
- 中职数学春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集合的运算》课件.pptx VIP
- 【同步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测试卷1.doc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宜宾叙州区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 VIP
- 强生缝线产品知识试卷含普迪思抗菌薇乔等题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