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上海戏剧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X1201 2、英文译名:Philosophy of Arts 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4、适用专业和年级:各专业,一年级、二年级 5、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研究和阐述艺术学基本原理为已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创作过程和心理机制,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艺术院校学生,目的是培养艺术实践家。《艺术概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在教材和教法上注意亲切、生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最基础的的艺术理论修养。授课中要有重点地讲清文艺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在理论主干明确的前提下,适当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以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 二、教学内容 绪论 本课程内容、目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全程概述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6课时) 1 艺术的社会本质 2 艺术的文化本质 3 艺术的审美本质 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5课时) 1 艺术的直接功利 2 艺术的非功利的功利 第三章 艺术形象(5课时) 1 形象与典型 2 人物形象塑造的三大标准 第四章 艺术想象(5课时) 1 艺术虚构的本质 2 艺术想象是一种深度 第五章 艺术思维(5课时) 1 什么是思维 2 形象大于思维 第六章 艺术的创作方法(5课时) 1 现实主义 2 浪漫主义 3 世界观与创作的方法 第七章 艺术家(5课时) 1 艺术家的二重性 2 艺术家与艺术创作 三、教学方法 以任课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与观摩。 四、考核方式 采取书面考试(闭卷),题型中创造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大致为四六之比。考试内容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防止学生陷入过细的条条中去而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感觉。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艺术原理》 朱国庆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年 《艺术新解》 朱国庆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 参考书目:《艺术概论》 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年 《中国话剧史》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X1202 2、英文译名:History of Chinese Spoken Drama 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4、适用专业和年级:戏文(编剧、戏剧学)专业,艺术教育专业,一年级 5、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为今后从事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8课时) 1、晚清的戏曲改良 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2) 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 2、早期话剧的诞生 上海的学生演剧(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 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 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 (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6课时) 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 (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2)西方戏剧的引进 (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2、探索中的演剧形式 (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 (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 (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 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 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 田汉、丁西林代表作分析 必读剧本: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 讨论题:(1)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 (2)田汉早期剧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试以他的代表作加以分析。 (3)丁西林的独幕戏剧有何主要风格特色?结合剧本加以分析。 (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6课时) 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 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 “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2、现代话剧的成熟 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模式的形成(2)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