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外国诗两首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概要

2014秋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四课 外国诗两首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激情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两首外国诗,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自主预习案 【课题解析】 《蝈蝈与蛐蛐》这首诗描写夏日的草地,篱笆的浓荫,还有冬夜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火炉,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与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收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 《夜》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走近作者】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自主预习案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字词梳理】 自主预习案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树篱( ) 栖息( )  茸茸( ) 秧鸡( )  寂静(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昏yūn( ) 夜yīng( )  微yàng( ) lí qī róng yāng jì 晕 莺 漾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② :停留、歇息(多指鸟类)。 ③ :昏暗。 ④ :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自主预习案 沉醉 栖息 幽暗 沉浸 朗读诗歌 自主预习案 [交流点拨]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就是大自然的歌手,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以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4.朗读两诗,整体感知 (1)作为浪漫主义诗歌,《蝈蝈与蛐蛐》中蝈蝈、蛐蛐这两个象征意象,他们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自主预习案 (2)《夜》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合作探究案 [交流点拨]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1.《蝈蝈和蛐蛐》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2.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感受《蝈蝈与蛐蛐》中精致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合作探究案 [交流点拨]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合作探究案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交流点拨]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3.同是写夜的诗歌,叶赛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