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
附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
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
2017
2017
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
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近无污染,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理
想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对于我
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长远发
展的基础前沿领域。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以未来建堆所涉及
的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目标为努力方向,加强国内与国际热核聚
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聚变能源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聚
变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参加ITER计划为契机,全面
吸收消化关键技术;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以我为主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详细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
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我国的“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
2号改进型”(HL-2M)托卡马克装置上开展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
堆(CFETR)物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CFETR的建设奠定坚
实科学基础。加大聚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我国
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初
步构建聚变工业发展体系,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聚变研
1
— —
发队伍,在2020年前后具备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堆的能力,适时
启动高效安全聚变堆研究设施建设,加快聚变能走向实际应用进
程,跨入世界聚变能研究开发先进行列。
本专项重点围绕未来ITER、CFETR 科学实验的目标,加
强理论、数值模拟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在EAST、HL-2A、J-TEXT
上安排先行重要科学问题的相关实验,演练若干有我国特色
的、能为ITER、CFETR 提供重要实验数据的参考运行模式,
为未来聚变堆的科学实验奠定基础。以EAST、HL-2A 为核心
装置,培养未来主持和参与ITER和CFETR 科学实验的物理人
才队伍。
本专项围绕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进行全链条设计和一
体化实施,项目执行周期不多于5 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
出原则,2017年第二批启动10个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6亿元。
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申报项目的
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
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
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申报指南中第1—8研究方向
的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
申报指南中第9—10研究方向的项目下不设课题。
本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指南如下:
2
— —
1.
1.
11.. 聚变堆相关边界局域模主动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以ITERQ=10基本运行模式为目标,开展类似
ITER未来运行类似条件的科学研究,针对未来ITER和CFETR迫
切需要解决的长脉冲稳态运行条件下边界局域模造成的偏滤器上
巨大瞬态热负荷的缓解这一聚变堆关键问题,结合国内托卡马克
装置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利用共振磁扰动、锂粉与弹丸注入、充
气和超声分子束注入等多种手段,开展长脉冲高约束模式下的第
一类边界局域模(ELM)的主动控制技术与物理研究,开展小或
无ELM的研究,在实验上模拟未来聚变堆低动量注入条件,解
决边界局域模控制与避免误差场锁模的兼容性的难题,实现边界
局域模的有效控制,发展三维物理诊断,结合三维磁扰动响应,
理解低碰撞率条件下的共振磁扰动控制边界局域模机理,为未来
ITER和CFETRELM控制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利用已有手段和探索新方法,基本实现对第一类
边界局域模的有效缓解(幅度小于未控制情况下的20%),实现
偏滤器靶板瞬态热负荷的有效缓解;ELM控制有效率达到95%。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实施年限:2018-2022年
2.
2.
22.. 面向聚变堆的高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