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稻病害-白叶枯、细条病(修改完)课件.pptVIP

(精选)水稻病害-白叶枯、细条病(修改完)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在我国,该病害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随后随种子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生,以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普遍而严重。 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秕谷增加,米质下降,一般减产10~30%,严重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可以绝产。 ;;一、症状;4、凋萎型: 多发生在秧田后期和移栽后返青分蘖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最后枯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引起缺蔸和死丛。 5. 黄叶型: 不常见,仅发生在热带地区稻田,主要在成株新叶上发生,病斑均匀褪绿呈黄色或黄绿宽条斑,无菌脓,仅节间存在大量细菌,病株生长不良。;;;;;;二、病原物;不水解淀粉和明胶,能使石蕊牛乳变红,但不凝固。能利用蔗糖、葡萄糖、木糖和乳糖发酵产酸。 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5~32℃。致死温度在无胶膜保护???为53℃ (10min),在有胶膜保护下为57℃(10min)。病菌最适Ph 6.5-7.0。; 病菌的致病型: 不同菌株对不同品种致病性有差异。 根据在IR26、Java14、南粳15、Tetep和金刚30 5个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我国白叶枯病菌分为Ⅰ~Ⅶ7个致病型。 长江流域以北以Ⅱ型和Ⅰ型为主,长江流域以Ⅱ型和Ⅳ型为主,南方稻区以Ⅳ型最多,广东和福建还有少量Ⅴ型菌。; 致病型;白叶枯病优势菌系及主栽品种抗性监测结果 ;噬菌体: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上的病毒。对白叶枯菌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稳定性。对菌系划分、带菌检测、病害预测有一定作用。 寄主范围:主要侵染水稻,还可侵染茭白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李氏禾、鞘糠草、秕壳草、雀稗、马唐、狗尾草 ;三、病害循环;2.传播和侵染 越冬病菌随水流传播至稻苗。 从基部叶鞘气孔或根部伤口侵入时,病菌可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引起系统侵染而表现凋萎症状。 病菌一般从叶片水孔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病菌在导管内大量繁殖,引起典型叶枯症状。 病菌随风雨、流水、昆虫活动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四、发病因素;2.气象因素:一般在气温25~30℃、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最盛,22 ℃以下或33 ℃以上病害受抑制。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暴雨和台风及洪涝易引起病害爆发流行。 3.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中稻为主的地区和早、中、晚稻混栽地区易于造成流行。纯双季稻区发病较轻。氮肥使用过多或过迟,或绿肥埋青过多,抗病力减弱。田水漫灌、串灌可促使病害扩展与蔓延。;五、流行预测;六、防治;科学用水: 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与水关系密切,深灌、漫灌、串灌和大水涝淹有利于白叶枯病流行。适时适度晒田对控制病害尤其重要。 管水:前期浅水、中期晒田、后期湿润。返青养苗水(2~4cm深),分蘖泥水, 苗足放干水(即晒田) ,孕扬花不断水。 晒田标准:“田边有裂,新根露白,叶色褪淡,脚踩不陷”。晒田过度,水稻瘦弱、病害会加重发生。;化学防治 防治时期 秧田三叶期和移栽前各喷一次 ; 本田出现发病中心时挑治; 暴雨后必须对感病品种普防; 在露水干后进行,防止人为传病。 药剂品种 25%叶青双可湿性粉剂(川化180、叶枯宁)每亩75~100克兑水叶面喷雾。叶枯净(300-500倍)、叶枯灵(500倍)、石硫合剂、代森铵(700倍)等也对白叶枯病有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一、症状;;;;;白叶枯与细菌性条斑病症状比较;白叶枯病;二、病原;生理性状: 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生长时菌落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发亮,并带黏性。好气性。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病菌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条斑病菌生长快,水解明胶和淀粉能力强,对青霉素和葡萄糖不敏感。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致病力分化:将来自国内6个省的150个菌株,通过接种4个鉴别品种,划分为Ⅰ、Ⅱ、Ⅲ3个毒力型,其中强毒力型菌株占55%。 寄主范围:主要危害水稻,还可危害多种野生稻,李氏禾亦为其寄主。 ;三、病害循环;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参见水稻白叶枯病。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