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VIP

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DOI:10.13965/j.cnki.gzmzy2013.06.027 2013年第6期 贵州民族研究 No.6,2013 ( 第34卷总第154期) 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 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婚俗变迁 ———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1 2 李 斌.2 吴才茂 ( 1. 厦门大学 历史系,福建·厦门 361005;2. 凯里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摘 要:从介绍清代清水江流域有关婚俗碑刻的分布、刊刻年代等方面入手,叙述了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传统的 “转 娘头”婚俗及其特征,并注意到由于改土归流和木材贸易的兴起而逐渐改变了清水江流域的社会结构,而婚俗也在清王朝 的制度下及地方民众观念的改变下开始从传统的 “转娘头”习俗转变为 “庚贴为凭”。同时,也总结了婚俗变革对当时和 当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清代;清水江流域;婚俗;碑刻 中图分类号:k892.2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3)06-0189-05 Fr .2 1 2 LI BinWU Cai-mao ( Abstract: Keywords: 一、引言 清水江是洞庭湖水系沅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自西向东贯穿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多 013-10-09 收稿日期:2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清水江中下游苗侗社会变迁研究” (项目批准号:11XZS032),2012年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 (项目批准号:12CZS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斌(1965-),男,四川绵竹人,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 员,研究方向:晚清史、区域社会史;吴才茂(1981-),男,贵州天柱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讲师,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 员,研究方向:明清社会经济史、清水江文书。 1 ·89· 2 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 2013 013年第6期 年12月版 个市县。作为开发较晚的边疆之地,该地的传世文献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较为匮乏。值得庆幸的是,该 地区清代以来的碑刻史料却非常多。我们通过四年来的田野调查,截止到2013年5月,共搜集到碑刻500 余通。这些碑刻记载了清水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是史学研 [ 究的重要原始资料。 1] 代最 在这些丰富的碑铭中,涉及婚姻的尽管不多,却极具内涵。据调查,刊刻年 早者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恩德碑》;最晚者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万古千秋》;影响区域最大 者为同治五年(1866)《纪德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