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出则弟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出则弟之一

第六讲 出则弟之一 《弟子规》开篇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古人把“弟”和“孝”一 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那么“弟”是指什么?讲求“弟道”为什么如此重要?“孝”和 “弟”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兄道{1}友{2},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3}。 {1}道:应遵行的道德原则。 {2}友:友爱亲近。 {3}泯:灭。指消失化解。 《弟子规》在开篇总叙部分,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就是说一个人 必须首先学会遵守“孝道”和“弟道”。毫无疑问,“孝”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居首位, 可是“弟”为什么也如此重要呢?“孝”和“弟”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中 国传统社会,弟道曾经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履行弟道,《弟子规》 又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这一讲是《弟子规》的第三部分:出则悌。 出,小而言之就是指离开自己的 房间,中而言之就是离开自己的家庭,大而言之就是离开自己的家族。换句话说, 要和别的人去交往,要进行某种社会交往,就叫出。弟,原来的意思是指兄弟友 爱。 在第三部分开始,《弟子规》讲的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而作为弟弟,对兄长要恭敬。兄弟和睦,孝也就体现 在其中了。因为我们知道,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往往一个家族的兄弟, 举族同居,不分炊,他们共用一个厨房。而且这个兄弟不是指一母所生的兄弟, 有的时候是同高祖、同曾祖、同祖的兄弟。我们今天叫叔伯兄弟、堂兄弟,整个 家族是住在一起的,一起维持一个大食堂,而不是每家每户有个小食堂开点小灶, 这就是美德。 如果要分炊,一般人家都认为,你们的家庭不和睦了,每人打小九 九。如果要分家,那是天大的事情。周围的人就会觉得你这个家族有点怪,所以 在中国古代是聚族而居的,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那么请问,这样大规模 的一种家族形态,家族人数如此之多,这个家族怎么管理?我们现在都在讲企业 管理,社会管理,大学里面有MBA 班、EMBA 班,实际上我们应该回头看看, 中国传统是怎么管理庞大的家族的,这里边有极大的智慧。 讲求弟道,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无数庞大家族和顺、友爱的极大智慧。 而被中国百姓传诵千百年的“孔融让梨”、“赵孝争死”等故事,也正是兄弟友爱、 履行弟道的典范。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家族里,弟道究竟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又能够产生怎样巨大的作用呢? 有个叫陈昉的人,家里有一百多条狗,大家看到这里很奇怪,你在讲出则悌, 讲人与人之间的弟道,怎么还带上狗了?这故事妙就妙在这里。陈昉是宋朝人, 他们家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大家族,十三代人居住在一起,可能是古代中国一个很 高的纪录。他们的祖先陈崇,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他为家族制定了严格的家规,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孝、弟”,他要求家族子孙都得履行,希望子子孙孙恪守不 疑,代代相传,只有这样陈氏家族才能够绵延不绝。果然,陈氏家族枝繁叶茂, 每代都出贤人,家族上下一片吉祥、安宁、和顺。 陈昉这个大家族村落的中间有 一个大厅,整个家族七百多口人同时在这里吃早饭、午饭、晚饭。每到吃饭的时 候,大家就换上比较得体的衣服,扶老携幼来到这个厅堂,相互问长问短、问寒 问暖,按照年龄、尊卑、辈分,次第而坐。陈家有个族规,只要有一人没有到场, 所有人都不能吃饭,当然陈家的人没有不守时的,因为一个人不来,那么多长辈 都不能吃饭。 这就是一个家规,七百多人形成的一股家族凝聚力。那么跟狗有什 么关系呢?七百多人的大家族,养了一百多条狗。我们都说狗学主人样,什么样 的人,养什么样的狗。陈家这一百多条狗非常有意思,性格非常温顺,这些狗不 大叫的,跟路上的野狗完全不一样。 更妙的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一百多条狗也 是一块儿吃饭的,陈家的食堂外面有一条很长的槽,就像喂马的马食槽,一百多 条狗都在那儿吃饭。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些狗居然也拖家带口地来,狗爷爷带着 狗爸爸,狗爸爸带着狗孙子,排着队找到自己这一段槽。吃完东西以后,它们也 非常有规矩,辈分高的狗先走,辈分小的狗就在那儿玩儿。而每次吃饭前,有几 条很威严的老狗蹲在槽口,清点狗数。 有一次几条老狗发现缺一条狗,所有的狗 就趴在槽边不吃饭等着这条狗。为什么这条狗没来?原来它在家里洗澡,洗澡不 是耽误时间了吗?这条狗赶紧跑过来,居然还非常抱歉地跟大家摇尾巴,低头跟 别的狗打招呼。可见,这个家族居然以家族的友爱影响到了家族所豢养的狗,这 个故事就叫陈昉百犬,成为传统中国家族友爱,履行孝道、弟道的一个典范,名 垂千古。 “弟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和“孝道”一并 被古人列为传统美德之首。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