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概要

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 托物言志与象征 共同点: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区别:二者表现的侧重点是不同。 象征:借助具体形象表现事理、精神、形象(人或物)。 托物言志:借助具体形象表达个人的抱负、理想或追求。 (个人色彩浓) 宿灵鹫禅寺 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作得许多声。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它弦外有音,别有深意,意在讽刺某些为官者。据此,请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全诗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写作者夜宿灵鹫禅寺,被潺潺的水声扰得终夜难眠。他本以为是天雨,第二天一早看到天空晴朗,才悟出这终夜不息的水声原来是山泉奔注流淌所致。这偶然的经历触发诗人的联想:山泉“在山”时的作声和汇入“前溪”后的“无语”,跟某些为官者非常相似:这些人失意时满怀匡时济世之态,宏论滔滔;一旦得志做官,便全然忘却昔时的抱负,心安理得地做起太平官来。因此,全诗其实是用山泉象征那些跟山泉相似的某些士人,讽刺含蓄蕴藉,不露声色。 参考答案: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用山泉暗指当时的一些士人,未做官时慷慨激昂地评说国事,褒贬人物;一旦得了一官半职,便也学得乖巧起来,缄口不语,与他们先前所鄙视的官僚一样庸碌无为。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之情。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诗人当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是辞官出京,闲居洛阳。请说说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前两句写景,表现了四月初夏、雨过天晴时景物的明丽。后两句写的是柳絮和葵花,我们会隐隐感到意有所指。联系题干上的提示,“诗人当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是辞官出京,闲居洛阳”,显然,作者是借这两种物象来表明心志的。 参考答案: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自己不会做随风飞扬的柳絮,(不会随便附和王安石),要像一株向日的葵花那样始终保持忠贞不二的人格。 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 ②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写作手法):起兴、象征、联想、想象、抑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双关。 设问与反问 设问 有问有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 以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复和叠词 反复 同一词或短语反复出现。强化思想感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叠词 词和词连起来用。形象,朗朗上口,富于感染力。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对偶和对比 对偶(对仗) 就形式而言 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