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课件】 疱疹病毒教学课件.pptVIP

(精编)【医学课件】 疱疹病毒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传染源:EBV抗体阳性而仍排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感染。输血也偶可传播,但未发现有垂直感染。 宿主:在体内感染主要感染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口咽上皮细胞。EBV受体为CD21(CR2)。 感染形式 增殖性感染 潜伏感染 恶性转化 第32章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一类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现已发现114种,分为α、β、γ三个亚科。 目前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有8种。 病毒常用名 病毒分类名 所属亚科 单纯疱疹病毒1型 HHV-1 α 单纯疱疹病毒2型 HHV-2 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HHV-3 α EB病毒,EBV HHV-4 γ 人巨细胞病毒,HCMV HHV-5 β 人疱疹病毒6,7,8型 HHV-6,7,8 β , β , γ 人类疱疹病毒名称及亚科 形态: 人类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 壳粒 DNA 壳粒 包膜糖蛋白 皮层 一、生物学性状 HSV具有典型疱疹科病毒的形态。 有两种血清型: HSV-1和HSV-2,两型病毒DNA有50%同源性,两型感染部位不同。 HSV糖蛋白:位于病毒体表面,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目前已发现并正式命名的有11种,分别是gB、gC、 gD、 gE、gG、 gH、 gI、 gJ、 gK 、gL 、gM 。 糖蛋白 主要功能 gB、gC、 gD 、gH 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有关, 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作用最强,也是共同抗原决定簇 gC HSV-1型特异性抗原 gG HSV-2型特异性抗原 gC、 gE/ gI 与HSV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关 HSV主要包膜糖蛋白的功能 培养: 细胞培养: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CPE明显,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动物接种:宿主广泛,不同接种途径产生不同感染结果。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和健康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HSV-1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SV-2 通常为性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初次HSV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隐性感染达80%~90%。 HSV感染形式表现为: 1、原发感染: HSV-1型原发感染多见于6M~2Y婴幼儿。 HSV-2型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 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角膜炎 疱疹性湿疹 2、潜伏与再发感染: HSV原发感染后特异性免疫清除大部分病毒,但少数病毒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 3、先天性感染与新生儿感染:有宫内、产道及产后感染三种途径,其中以产道感染最为常见。 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皮肤、眼、口等局部疱疹等。 4、 HSV-2与宫颈癌: 免疫性:在抗HSV感染中,细胞免疫更重要。中和抗体也有一定作用。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注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孕妇感染时可行剖宫产避免新生儿感染。 可用阿昔洛韦(ACV)治疗,但不能防止潜伏感染复发。 三、防治原则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icella),病愈后病毒潜伏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复发感染引起带状疱疹(zoster)。 生物学性状与HSV相似,但只有一个血清型。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自然宿主:人 靶细胞:主要是皮肤 传染源:患者(水疱内容物、上呼吸道分泌物) 传播途径:接触、呼吸道 易感人群:水痘好发于3~9岁小儿,成人也可感染。带状疱疹发生于有水痘病史者,成人、老人多见。 水痘 小儿患水痘: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春季流行。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病情较轻。但在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可表现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成人患水痘:20%~30%并发肺炎。一般病情重,病死率亦高。 孕妇患水痘:表现亦较严重,并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 带状疱疹 潜伏于可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的少量病毒,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在冷、热、药物等因素刺激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到达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 但体内所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 微生物学检查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验室诊断。 疱疹基底部细胞涂片染色,检查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防治原则 可预防接种VZV减毒活疫苗。 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VIg)被动免疫。 正常儿童患水痘不需治疗,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免疫低下患儿的水痘、成人水痘及带状疱疹。 第三节 EB病毒 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中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