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皇都侗族文化游记.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都侗族文化游记

皇都侗族文化村游记 ? (2015-12-04 09:22:07) ??拙文《江永三日游记》末尾记载,余夫妇与刘大人海燕三人,于11月26日夜宿龙脊梯田景区口外之龙脊镇。翌日晨,餐罢,继续北行321国道十千米,即过龙胜县城,于阳光下赏廊桥风光。又行三四十千米,改行209国道,三十余千米后入通道县黄土乡境,知目的地皇都侗族文化村已不远矣。 ??行驶间,遇一九十度右拐弯路,右侧风景,令人眼前一亮,乃坪坦河水之畔,侗寨夹河而立,拐处无建筑遮挡,河埠小桥,尽收眼底。河水拐向下游二百米处,一桥跨河,高卧于三条石墩之上,桥廊重檐,有龙凤造型,各墩之上更有桥亭三座,中亭五重檐,加桥廊重檐,则为七重,侧亭有三重檐,更加两侧门亭,共五亭一廊,门亭及桥亭彩绘各式花草,廊柱及廊枋涂刷油漆,丽彩缤纷,煞是好看,俨然架卧于平坦河上之巨型工艺品也。中亭下层之重檐之间,“普修桥”金字赫然可见。余认定此乃皇都侗族文化村之一景,拐路后上驶约二百米,至桥端门亭前之狭窄平台停车下人,欲先将此工艺廊桥一过,兼览左右之河景,一饱眼福也。 果然,普修桥属侗族木质廊桥,乃皇都文化村主景之一,已列入全国八个经典村落景观也。此一类廊桥,饱含民族特色,名为风雨桥,又称花桥或福桥,实用也,好看也,吉利也。余等登门亭,转进侧亭,见此亭有神龛,始祖祠也。前瞻,见头顶桥枋皆悬字匾,书“民族飞腾”“彩虹飞渡”之类题词,于工艺之外,又添书卷之气。过中亭,亦见神龛,关圣殿也。至另一侧亭,三见神龛,文昌宫也。此桥功能,非仅渡河,亦兼祭祖、祈神、昌文也。立桥上,观桥之两侧,右首可见河湾侗寨,寨下有连通河畔寨舍之矮桥,及河湾内侧之码头园圃,停靠游船若干,左首可见吊脚侗楼及两岸亲水步道,合为傍水公园景象。 ? 普修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于清嘉庆八年修复,乃公元1813年也。历一百七十一年,于1984年复修,其历史可谓久远。桥长五十七点七米,宽四点二米,等分廊间二十一,若时间充裕,足有可观之处。 ??过河,下桥右拐而下,至码头园圃。余夫人及刘大人上画舫留影。离河岸,登阶梯,见寨门,景牌书“新寨”二字。此门来历不浅,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距今已百四十有七年,近一个半世纪也。时中国海军新立,日本尚落后,锐意维新,可见新寨非新也。此门为木架构,保存完好。歇山顶,双坡屋面,如意斗拱出跳。门之功能,古时为防外敌入侵之关卡,迎来送往之界址。贵客来,六门铁炮依次鸣响,数十侗族汉子,以芦笙吹奏欢快调,翩翩起舞,一群侗家姑娘,着节日盛装,手端碗装之侗家佳酿,芳香四溢,拦路敬酒。惜余等亦客,然不贵,无缘享受此最隆重礼遇也。 入寨门,又登石阶,至平缓处,有左右二支道,右通寨内之高台停车坪,左达下至河边之长坡道。主道及支道两侧皆有宅屋。左支道旁,二女生面朝寨内,坐于画架后写生。余等沿主道观览,进深不远,所见皆木质宅屋,不同于前几日所观江永汉村瑶寨也。江永乡村之宅屋,或为砖石结构,或外砖内木,极少内外皆为木质建筑者。 ? 观罢静谧安宁之新寨,下坡,转行亲水步道。首过抢鱼塘,为景区所设游戏之所。按规约,游客抢得之鱼可归己,当有人踊跃参加。然此日无活动,余等欲抢而不能。沿河行向下游,回首,自另侧观览桥景,摄影。行约三百米,踩石墩过河,至河中,略感眼花而恐落水,然已无退路,硬头皮撑到底。上岸颇轻松,行对侧木质亲水步道。余夫人步快,行于前,忽接其电话,言保安要余移车,因将有大型参观团过桥,而余车堵于门亭处,有妨碍也。余快步上至门亭处,有保安二人在此,笑言坡下九十度拐处,内进即有停车场,且文化村三分之二景区,更在停车场内奥处。余恍然大悟,原来新寨乃道边之景,主景区在道旁不可见处,然余前至拐处时,为普修桥吸引眼球,未注意左拐之路也。于是谢过保安,上车掉头,下行至路弯,直驶约百米,入一盆地广场,进场驻车,见游客中心即在车场之旁。刚下车,有侗族装扮之女子来收停车费,十元。 ? 交费后,举目四望,眼前盆地足有四五足球场之面积,停车场外更有平地,皆田园,为游客而设之农耕体验区也。而平地两端,有路通往山坳内,即侗寨木楼密集处。其右路延伸处,侗寨傍山而建,层叠坐落于两旁山坡上,故为山寨。右侧山寨隔溪而建,溪上有桥,为寨民出入交通。 ?? 余等行右路,经溪边之大片荷塘,见塘边有老旧木楼一所,占地仅三十平米,有匾书“重阳楼”三字,壁挂木牌,载文解说,言此楼乃清朝光绪年间之建筑,文物也。楼门洞开,有蓝烟冒出,窥楼内,地中央有凹陷之火坛,正烧柴,乃烟之所自出。坛边围坐七八老人,向火聊天也。细观木牌文字,方知此楼乃侗族专为老年人修建之休息聊天娱乐场所,体现侗家尊敬老人之传统美德也。楼高六米,二层,底层正方形,顶部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为厅堂式。 ??过重阳楼,见鼓楼广场,其左侧为五重檐鼓楼,形状似汉族之城楼,然其木质结构则不同于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