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与竞情报.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决策与竞情报

1、发达国家竞争情报活动情况 美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几乎每家 大公司均有专门的情报机构而且系统完善、如微软、保洁、通用 惠普、IBM、摩托罗拉等。美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少数建 立了专门的情报系统,多数企业是全员动员,每个人都有收集情 报的责任,同时,他们通过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联合会、专业情 报机构来获取相关情报。 据统计,50%的企业每年在竞争情报方 面的投入超过10万美元。企业利润中约有35%-60%是由竞争情 报工作创造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除负责收集分析政治、军事情报外,还负责为企业提供国内外经济情报。政府的情报官员退休后绝大部分直接或者间接受雇于企业,讲先进的军事情报研究经验和方法应用到经济情报领域。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三任情报执行官均为前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 日本:日本人把情报分析列为十大国力之一。日本政府将竞争情报作为日本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日本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企业收集海外经济情报。驻外使馆人员都负有收集所在国的经济情报和技术情报的使命。日本政府资助中小企业建立情报系统,政府建立了中小企业情报网络和数据库,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查询服务。大企业都有独立的海外情报网络,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三菱商社,拥有世界一流的情报收集和传递系统,每年在情报搜集上的花费达到6000万美元。其情报人员以“旅游者”“摄影家”、“投资商”等身份遍布全球,能在5分钟内将世界各地的相关情报传至公司总部。日本的一些大型商社的情报收集能力甚至超过一个国家政府的能力。日本能在家电和汽车等领域全面赶超美国,竞争情报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了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缩短与美国的差距,派出1500名软件专家先后以各种名义进入美国大规模收集情报。在国内耗费巨资长时间找不到方向的难题,竟然通过在硅谷与美国的专业软件人员一次谈话就解决了。 受政府资助,成立于1958年的日本贸易振兴会,在海外有80个办事处,在国内有32个办事处,专业雇员1300多人,专门为企业提供动态经济及技术信息服务。 瑞典:瑞典国家虽然小,但其工商情报及反竞争情报的能力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沃尔沃、爱立信等50多家大企业集中了瑞典90%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为了与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均建立起世界顶级的竞争情报系统。500多家中小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行业竞争情报系统。政府支持军方帮助企业培训竞争情报人员。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大学开设竞争情报课程和专业的国家。1974年,隆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开设竞争情报课程,历年来,培养了数百名竞争情报学硕士和博士。这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每年的薪酬均在10-20万美元,其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人们的特别尊敬。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竞争情报概念,但迄今,全国只有15%的大型企业建立了竞争情报体系,只有5%的大型企业开始在海外布点,而且跟踪范围有限。 中小企业限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无力单独建立自己的情报体系。 行业协会虽然也开始关注竞争情报,但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独立的第三方情报中介虽然出现,但运作艰难,竞争情报产业链尚未形成。 绝大多数企业决策时临时调研,缺乏连续的对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监控。 2、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竞争情报工作方面差距很大。其原因有: 一是起步较晚。 二是政府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重视不够。法国成立了国家经济安全与竞争情报秘书处,直接由内阁总理掌管;美国视竞争情报为国家竞争力的杠杆,其中央情报局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监控美国竞争对手的经济情报。加拿大、德国、以色列、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在对情报研究的投入均在逐年增加。而我国政府还没有真正启动对海外经济情报的工作。 三是企业领导竞争情报意识淡薄。 竞争情报工作尚未得到企业高层决策者应有的重视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外部竞争环境不完善。竞争条件不平等;竞争机会不均等;竞争手段不公正。数据库建设不足;信息产品质量不高;专业性强的信息极为缺乏;政府信息垄断或者信息发布滞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 四是缺乏竞争情报文化氛围。 五是专业人才缺乏。高等学校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目前已经有19所高校开设了与竞争情报有关的课程,但教育部还没有专业目录。科研队伍尚未形成,理论研究也还相当欠缺。 已经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的部分大型单位名录: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中兴通讯、华为、海尔、海信、TCL、美的、格兰仕、一汽、东风、中国民航、中外运、宝钢、鞍钢、攀钢、中联重工、中石化、中海油、立白、汇仁、石药、鲁抗、神威、中谷粮油、蒙牛、伊利、青啤、珠啤、红塔、红河、白沙等 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靠智慧成长 第二阶段:靠资源成长 第三阶段:靠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